租房卖房就上

端午节

潮汕端午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华夏子孙世代相沿的民间传统节日。饶平人俗称“五月节”,潮汕端午有各种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习俗。潮人《端午》有名诗云:“家家插艾望消灾,欲食粽球兴满怀。更喜龙舟竞渡处,锣频鼓急桨花开。”诗文活灵活现地道出了潮汕人过端午节的生动逼真情景。

每逢端午节,潮汕人都举行了多姿多彩的庆祝活动,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端午节习俗,赛龙舟、食粽、插艾、浴或喝药汤,就是主要的习俗。

洗龙须水,喝龙须水

传说五月初五是龙王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要洗龙须水,喝龙须水,并带来好运气。

龙舟竞渡

潮汕有韩江、榕江、练江三条主要河流,支流河溪交错,水流平缓,是赛龙舟的黄金水域。端午节期间潮汕人赛的龙舟一般有三种,一种是大型龙舟,长20—30米,宽1.4—1.6米,设20—30对桨,周身彩绘鱼龙图案。另外两种是彩头船(饶平、南澳一带)和龙船仔。

潮汕就有《保贺儿婿抢头标》的民歌生动地反映潮汕民间端午节赛龙舟的民俗风情。潮汕水乡,江河交错,池塘遍布。岁逢端午,龙舟竞渡。锣鼓喧天,旌旗招展,划桨如翼,竞夺锦标,万人空巷,泼水助威,热闹非凡。

在澄海,人们在赛龙舟后,要饮“龙舟水”,吃“龙舟饭”,祷求平安健康。

吃端午粽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之形,故曰粽,曰角黍。”潮汕人俗称“粽”为“粽球”。潮汕人家,世代相沿,端午包粽,是祭吊屈原遗风之一。民间有句“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可见粽球已成为潮汕名小吃的历史悠长。品尝时先将包裹着的竹叶撕剥掉,呈现着热气腾腾,油香喷喷的糯米饭洁白晶莹,馅在里面的绿豆沙、瓜丁花生、香肠、虾米、香菇、猪肉、腐乳汁、胡椒粉等可口的馅料五彩纷呈,自然而然地令人馋涎欲滴,细细品尝,香、甜、嫩、滑、色、香、味俱佳,而这种独特的“双烹粽球”也是潮汕独有的风味~

吃栀粿(机粿)

饶平端午节还有吃栀粿(机粿)的习俗。栀粿能助消化,增食欲,祛疫病。吃的时候用纱线牵拉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盛放于白瓷盘上,用白砂糖蘸粘着吃,是独属于潮汕五月节的一道独特风味美食。

悬插“五瑞”

潮汕人家,端午相沿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旧俗传为“合五”以招屈原之魂,其实,古代潮人先贤是针对“恶月”瘟疫猖獗而采取的防疫保健措施,意在驱瘟辟邪。澄海旧县志就载有:“端午门上插艾,用艾叶和榴花(页)簪在头发上,可辟邪。

食“甘叔籽”螃蟹

在饶平,每到端午节家长们会将圣甘枳(甘叔籽)与螃蟹一起煮食的。因为吃圣甘枳时需剥去外壳,因此又有潮汕方言歇后语:“圣甘枳食存层皮——圣壳”,用来形容态度傲慢与没有礼貌。

(图片来源网络)

潮汕人有时还干脆将端午节称为“漏屎节(拉稀节)”。在这时节,除了要服食圣甘枳和朴籽粿,还吃食真珠花菜(白花艾),用黄栀和蒲姜石灰制成的“栀粿”,或者用凉粉草做成的草粿等食物。地方志书又有“插艾蒲于门”和“以艾叶、榴花簪发,童稚用彩绸缝小荷包,裹雄黄末并道符佩身上,谓可避邪”等记载。

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为了对付五月的恶运,古人于是以药克毒。端午节是驱毒“圣日”,吃了药能立即见效,且效果显著,非这一天吃效果不大。记得小时候在端午节这天家长会用“圣甘枳(使君子)”炒鸡蛋给小孩吃,轻松驱蛔虫。

来源网络整理

推荐阅读

大型!澄海启动集中行动周这28块违法用地行为是整治的重点……

6.3晚,澄海古港整治乱摆摊现象的视频来了....

速看!澄海多处房产及土地拍卖,最便宜的还不到18万....

精彩澄海

你已有位好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xgpw/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