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BD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913-1.html

有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自古至今能够逆袭成功的人或物都不在少数,在中医文化的发展中也是如此,远在神农尝百草的时候尚未能完善各种中草药,后来就出现了不少如同“随风起”一样被人们推崇的中药。

有一味中药就是如此,它的名字很容易被混淆,也比较特使,特殊在本是另一味中药的“山寨”,后来却“随风起”,在中药界中的地位无可撼动,它可清脏腑的虚热、清疳热,且清热不耗损正气,养阴而不升腾,被誉“虚热潜入,非此莫除”。

这味中药就是银柴胡,与中药柴胡仅是一字之差却完全不同,它是石竹科的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植物根,别名有山菜根、山马踏菜根、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等因为这些名字更容易混淆,所以较少提及。

在很早的时候也有另一种中药叫做银柴胡,当时记载“长尺余微白,力弱于柴胡”,可见当时所说的银柴胡仅是柴胡的一个品种,后来石竹科银柴胡出现,在典籍中提到它只是当时银柴胡的山寨品。

直到清代著名的中医文化前辈张璐总结了历代典籍中银柴胡与柴胡的区别,在著作《本经逢原》中正式把银柴胡单独划分出来,并提出“不独清热,兼能凉血”。这时候才是银柴胡“随风起”的开始。

后来银柴胡被更为广泛的认可,《本草经疏》记载“主劳热骨蒸”;《本草备要》记载“主虚劳肌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小儿五疳羸热”。都点名了银柴胡除“骨蒸潮热”的功用。

其中“骨蒸”的意思是自我感觉身上热但温度并不升高,感觉热从骨子里往外散发;“潮热”的意思是感觉身热有如潮汐,时有时退。

接着《医林篡要》说银柴胡“坚肾水,平相火”;《本草求原》记载“清肺、胃、脾、肾热,主五脏虚损,肌肤劳热,骨蒸烦热”。直至现在也被各大医典收录,并且分为“除骨蒸要药”,并且被教科书列为重点中药。

可以说现在大多数清虚热的方法都离不开银柴胡,而银柴胡并没有其它中药那样有比较广的用途,它的主要用途就总结为六个字“清虚热、除疳热”,因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其具体的使用。

一、银柴胡清虚热。

银柴胡特点是“味甘而滋阴,微寒而清热”,又兼能凉血,所以有清热凉血、清热除蒸之功。并且《本草正义》提到“热在骨髓,非银柴胡莫疗”,其中前半句话是与“骨蒸”一个意思,不要误解。

并且在本书中还提到银柴胡“清热而不苦泄,利阴而不升腾,固虚热之佳”,因此常与其它清虚热、退骨蒸之物搭配使用,比如外感温热之后,虽已恢复大半,但是余热尚未尽除,因为温热损耗脏腑之阴,所以稍微劳累后就引动“余热”。

从而自我感觉身热,如潮汐一般时有时无,一般需要持续一段时间,也有一些人是午后两三点钟左右常感觉身热,这时候可以用银柴胡、地骨皮、胡黄连、生地黄以及青蒿搭配使用。

二、银柴胡除疳热。

“疳热”是“疳积之后的身热”,而“疳”最初有两层意思,一是饮食过于丰厚而积聚,二是气血的不足从而消瘦、气血津液不足,可以说是两个极端,有了共同的表现,在实际的应用中发现,寄生虫的积聚也同样是疳积,疳积另一个特点是多见于儿童。

我们来看看具体的表现和应对策略,如果是食积或者虫积而疳积有热,表现是肚子的膨大、口渴、消瘦、毛发焦枯,可用银柴胡与党参、白芍、地骨皮以及胡黄连这几味补虚清热的中药同用。

如果上述之人伴有食积比较明显的,其它表现不明显的,可用银柴胡与山楂、鸡内金配伍;如果是以虫积为主的,那么用银柴胡与使君子、槟榔配伍;如果是温热之邪未除尽,留有温热之邪,从而潮热、枯瘦、皮肤如错甲、消瘦而不润的人,可用银柴胡与鳖甲同用。

银柴胡的常用用法几乎说了一个遍,虽然用法不多但都是中医的精华所在,是经过数代人的总结以及验证过的,但是银柴胡属于寒凉之物,所以外感风寒以及血虚而无热的人不能用,再就是正常使用3至9克即可,不要多用。

银柴胡早先只是其它中草药的“山寨品”,后来才得以正名,其实这也归功于中医前辈们的努力以及银柴胡自身本就有它的“本领”,正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回顾

总咳嗽、吐粘痰?用一味中药泡水喝三天就管用!

中医:千古名方:半夏泻心汤,详解其调理脾胃之妙!

中医肝脏有病百病生,常用“一物”泡水喝,去火养肝,防失眠

中医:一味中药,上养肺、中健脾、下补肾,疗效“三合一”,太厉害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yfyl/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