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起云涌,中药不离其宗
彭洋的号怎么挂 https://www.zghy.org.cn/item/435904504229974016 写在前面 听敬之老师讲中药小故事,希望你多了解中药文化渊源,萌发中药学习兴趣。历史风起云涌,数风流人物,总能让人或钦佩或向往,而中药文化也处处穿插其中,一则则历史传说让人读来不禁身为中医药人而自豪。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与历史名人有关的中药吧! 刘寄奴 宋武帝刘裕 宋武帝名刘裕(年4月—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生于兴宁元年三月。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刘裕少年时代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度过的,由于家庭贫穷,幼年以种地、捕鱼、打猎为生。 秋日的一天,他外出打猎时,只见一条银白色巨蟒在草丛中穿梭缓缓前行,刘寄奴即用弩箭射之,正好击中它的头部,巨蟒昂首挣扎,扭动全身,刘寄奴跑上前去,蛇身却一闪不见了踪影。刘寄奴好生奇怪,沿溪寻索,只见两个身着白色衣服的童子,背着药篓,踏着秋日的夕阳,正在向阳山坡草地采摘一种开着唇形黄花的小草。他一看这不是“鬼麻油”吗?尔后,两童子又跨过小溪,奔向南边的山麓采摘一些近似菊花的奇蒿草。 这时,夕阳西下,天色将晚。只见溪尽密树连坡,却不见那两个采药的白衣童子。刘寄奴正纳闷之时,忽听茂密的树丛中传来杵臼声,循声而探,只见那两个白衣童子正在捣采来的草药,且边捣边说:“大王那么大本事,为什么不杀刘寄奴报仇?”大王说“不能杀,刘寄奴将来要做皇帝。”刘寄奴闻言,大吼一声跳将出来,两童子急忙逃蹿,留下药臼杵槌和草药。 后来刘裕驰骋疆场,先后灭了南燕和后秦,于元熙二年(公元年)建立了宋朝做了皇帝。传说宋武帝在南征北战中,用此药治愈了不少受伤的将士,却不知其名,故以自己乳名命之。并将神话中北边采摘的阴行草,俗称鬼麻油,称为北刘寄奴;南边采摘的奇蒿称为南刘寄奴。 药用刘寄奴有南北之别,北刘寄奴,又名阴行草,北方多销;南刘寄奴,又名奇蒿,南方多销。二者功效近似,但南刘寄奴其醒脾消食之功较北刘寄奴明显,故南刘寄奴又称“化食丹”。此为二药之不同。 鱼腥草 越王勾践 当年,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勾践忍辱负重假意百般讨好夫差,方被放回越国(今绍兴)。勾践回国的第一年,越国碰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勾践翻山越岭终于寻找到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而且生长能力特别强,总是割了又长,生生不息。于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的野菜渡过了难关。这种野菜有鱼腥味,被勾践命名为“鱼腥草”。 使君子 刘禅 刘禅(shàn),即蜀汉后主,小名阿斗。刘备之子,母亲是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于公元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 三国时阿斗得了一种怪病:面色萎黄、四肢枯瘦。浑身无力,肚子胀得像面鼓,一叩“嘭嘭”直响。刘禅还经常哭着,闹着。要吃黄土、生米一类的东西。一天,日丽风和。刘禅要去野外玩耍,刘备便派两名士兵带他去附近玩玩。谁知,天色将黑回家后,刘禅突然又吐又泻,两手捧着肚子直是喊疼,果腹而滚。刘备忙问他们刘禅到底在外边吃了什么,其中一个士兵道:“小公子看见一种野果,哭喊着要采摘。小的们劝他不住,就让他摘几颗拿着玩。谁知,……”刘备一听,认为刘禅是吃野果中毒。立叫两个士兵忙去找医生。 谁知那两士兵出门后不多时,刘禅拉下了许多蛔虫和蛋花样东西后,便不哭不闹,安静了许些。还嚷着说肚子饿。刘禅喝了半碗稀粥,又拉了些蛔虫,然后便独自玩了起来。等医生赶到时,刘禅早就安安静静地睡熟了。日后,刘禅的肚子软了,黄土、生米一类的东西也不要吃了。 刘备眼看着儿子的身体日渐好起来,兴奋不已。暗自思想,定是那种野果治好了儿子的怪病。他便急切地又命那两个士兵带了十几个人,到野外采集那种不知其名的野果。采后把它晾干,碾成粉末,散于民间,医治像刘禅一样的怪病。果真有效。于是,百姓便抬着猪羊,敲锣打鼓,喜笑颜开地来到刘备军中致谢。刘备拿出状似橄榄,有棱有角的野果问及大家这叫什么名字,百姓却摇头不知。这时,只见一书生模样的人挤入人群。大声言说:“既然这野果不知其名,而最先品尝此果的人是刘使君的公子。就不妨称它“使君子”’吧!”众人一听,连连击掌称好! 以上药物故事,我在课堂中都跟大家讲过,听过的同学还记得否?没听过的同学有机会可以再听一听!本期就讲到这吧。 敬之老师说 知识不止远方的考试 还有美和智慧 想跟敬之老师一样博学多才 敬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rybw/9852.html
- 上一篇文章: 相约李时珍揭秘中药世界,领略传奇文化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