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10点24分7秒谷雨二十四节气的第6个节气,是属于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时节,尤其是南方地区开始明显多雨,“杨花落尽子规啼”,此时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暮春花落,雨生百谷。谷雨的天气最主要的特点多雨,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雨量充足而及时,雨生百谷,谷类作物茁壮成长。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带业已进入夏季。我国的南方,一场盛大的降水事件正在酝酿中,这就是冬春转换时期的著名雨季——华南前汛期。华南前汛期作为华南降水“独家特产”,是我国汛期最早开始的雨季。在这个时间段,降雨会明显增多。一般来说,华南前汛期的降水能占到全年的40~50%。根据中国气象行业标准《中国雨季检测指标华南汛期》(QX/T-),广东、广西两省从3月1日起,福建、海南从4月1日起,只要其中一个省份累计50%或以上的监测站出现日降水量≥38毫米降水,四省中最早出现的这一天就是华南前汛期的开始日期。以广东为例,从历史统计来看,华南前汛期的平均开始时间在4月6日,最早是年的3月1日,最晚是年的6月1日。这个日期主要是受冷暖空气强度的影响。冷暖空气必须势均力敌才能出现华南前汛期的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如果冷空气太强暖空气弱,华南就还处于寒冷少雨状态。但如果暖空气太强,华南地区被副热带高压控制,势必就会出现降水稀少和干旱。只有在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华南处于副高北侧时才可能出现大范围的持续性的强降水天气。4~5月,副高脊线在15°~20°N间移动,副热带西风急流稳定在30°N以北,华南上空为平直西风带,处于副高的北侧,低层常有偏南和偏北两支急流,冷暖空气在此碰撞,产生大范围持续性的强降水天气。之后,随着暖空气实力不断加强,副高北上,我国进入夏季。华南前汛期的结束时间一般在6月底,这也标志着夏季即将到来。倒春寒华南前汛期是暖空气逐渐登场、冬春交替的产物,但是在这期间,我们还要注意一个容易危害农业生产,着凉感冒的重要天气——倒春寒。倒春寒是指春季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冬春交替之际,气温逐渐回升,但早晚还是偏冷,冷气团还是会时不时南下骚扰,长期的阴雨天气和频繁的冷空气活动,就容易造成倒春寒。降温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倒春寒也越强。所以说,即便天气逐渐回暖,大家也要记得“春捂”,早晚温差较大,适时增减衣物。一候萍始生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二候鸣鸠拂其羽布谷鸟开始整理羽毛,日日鸣叫三候戴胜降于桑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祭仓颉据《淮南子》记载,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当天下了一场谷子雨。每年的谷雨,“仓颉庙会”都会在陕西白水县举行。年,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0日设为“中文语言日”,也正是为了纪念传说中“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吃春”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鲜椿芽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和大量的维生素C,其叶、芽、根、皮和果实均可入药,具有健胃理气,止泻润肤等多种功效。吃乌米饭每年谷雨时节,肇兴侗寨有“吃乌米、打花脸、播稻种”习俗。在谷雨这天,男女青年充分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青年男子都会到姑娘家扔竹篓,讨要乌米饭,去的人越多,姑娘的家人越觉得有面子,这是当地农耕文化与婚恋习俗的双重寓意表达。赏牡丹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至今,在山东菏泽、河南洛阳等地,每年都会在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走谷雨近似于现在人们的踏青游玩,或者探亲访友等等。谷雨这天,人们三五成群,来到田间地头、河畔花园等等风景秀丽的地方赏花游玩,也有的喜欢走街串巷,或者走亲访友等等。“走谷雨”,寓意与自然融合,强身健体。《咏廿四气诗谷雨春光晓》唐/元稹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暖屋生蚕蚁,喧风引麦葶。鸣鸠徒拂羽,信矣不堪听。《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唐/孟浩然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将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贺生。沧浪醉后唱,因此寄同声。《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唐/周朴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谢中上人寄茶》唐/齐己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尝茶次寄越僧灵皎》宋/林和靖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浣溪沙》宋/仇远红紫妆林绿满池,游丝飞絮两依依,正当谷雨弄晴时。射鸭矮阑苍藓滑,画眉小槛晚花迟,一年弹指又春归。《谷雨》宋/朱槔天点纷林际,虚檐写梦中。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石渚收机巧,烟蓑建事功。越禽牢闭口,吾道寄天公。《谷雨》明/方太古春事阑珊酒病瘳,山家谷雨早茶收。花前细细风双蝶,林外时时雨一鸠。碧海丹丘无鹤驾,绿蓑青笠有渔舟。尘埃漫笑浮生梦,岘首于今薄试游。《七言诗》清/郑板桥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一树绣球花满,盈盈握雪团酥。木绣球4-5月开花,大朵的花团秀气淡雅、韵味十足3月的早樱绚烂多彩,4月的晚樱也毫不逊色!团团簇簇的杜鹃花也已经次第盛开,用“唯美”二字形容杜鹃非常合适。层叠的绿意中泛起红色波澜,分外纯洁干净。暮春时节,正是紫藤吐艳之时。一串串硕大的花穗垂挂枝头,紫中带蓝,春风吹过,紫藤花显得格外灵动可爱。“谷雨时节,百鱼上岸。”在我国北方沿海一带渔民们,过谷雨节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到清朝道光年间()易名为渔民节。捕鱼为生的渔民,历来认为,谷雨时节,百鱼上岸,是出海捕捞的吉日。为了祈求神灵庇佑他们的海上生产一帆风顺、鱼虾满舱,遂于每年出海的前一天,即谷雨节,向众神(龙王、海神娘娘)献祭,并举行各具特色的仪式。荣成渔民谷雨祭海相传祭海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因为落后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方式,渔民们相信万物有神,所以诞生了海神(龙王、海神娘娘)的各色传说。为了祈求平安,人们会在谷雨这样特定的日子里,用猪腔血抹红的整猪或精心“打扮”的猪头,大枣饽饽、鞭炮、酒、大香等,走进龙王庙或在海边祭拜祈求神灵的护佑。活动一般分3天第一天请神,到海神庙接神回家过谷雨节。第二天举行祭海、祭船活动,船上祭拜先放鞭炮,然后向海里抛施舍。第三天是渔民欢聚一堂的日子。年荣成渔民祭海习俗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更名为“渔民开洋、谢洋节”。人和镇院夼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渔民开洋、谢洋节”(渔民谷雨节祭祀仪式)传承地。衣着不“束”“被发”就是指该生发时就不要有约束。要做类似于不把头发扎起来,而随其披散着的事情,以此适应生发之机。“缓形”就是在形体上也不要有约束,穿着宽松的衣服。饮食要“清”中医学认为“春与肝相应”,谷雨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如荠菜、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等。由于谷雨雨多湿气较重,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起居宜“闲”在生活方式上要讲究“悠闲”。“春眠不觉晓”,谷雨前后,人容易发困。这时,就要学会自我调节,把生活的节奏适当慢下来。但“闲”并不是叫人偷懒、坐着不动,而是倡导起居要“有节”,要走出去散步、郊游、放风筝,使身心处在平和的状态之下,使身心与节令同步同频,起到养生的效果。运动适“缓”谷雨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重点在养阳,关键是要多“动”,切忌“静”,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坐卧太久。但不论从事哪项运动都不要太用力,以“舒缓”为宜,不急也不滞。湿邪宜“防”谷雨后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加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不宜久居潮湿之地,不要穿潮湿的衣服,少吹风,避免淋雨,天气晴朗时应多到外面晒太阳。谷雨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谷雨前采制的新茶叫“雨前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宜,雨量充沛,茶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茶叶鲜活,香气怡人。谷雨茶有一芽一嫩叶或一芽两嫩叶。谷雨茶,泡起来的绿茶舒身展体,鲜活得如枝头再生,染得春光盈眼,且茶香浓郁浑厚,久泡仍余味悠长。啜一口,顿觉缕缕清香溢出。谷雨茶营养丰富,内质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谷雨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滋味浓厚,久泡余味悠长,相比偏嫩的明前茶更耐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rybw/10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