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是具有鲜明的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论语》把人分为圣人、贤人、惠人、善人、君子、士人、众人、野人、小人等,但实际上又可大致可分为圣人、君子、众人、小人四类。圣人很难做到,谁也不敢说自己能做得到,大家都是众人,甚至是小人。小人不是我们所推崇的,我们所推崇的是君子。

君子是我们做人的目标,是我们努力要做成的一种人。所以在《论语》里提到君子的就有80余处。那么,《论语》里崇尚的“君子”是怎样一种人呢?

君子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人

君子的美德之一就是要宽容。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坦”即平;“荡荡”即宽广的样子;“长”指常;“戚戚”是忧愁、悲伤的样子。意思是说:“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小人常是忧愁悲伤。”

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能得到百姓拥护,有亲和力的条件。孔子说“宽则得众”(当权者宽容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护)。所以,商汤说:“如果我本人有罪请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如果天下万方有罪,那罪就由我一人承担。”

君子的美德之二就是要谦让。

君子谦谦。谦谦是自古至今世人对君子的赞誉和期许,也是君子最突出的人格特征,同时还是君子修行“有终”的根本途径,在古代“有终”则是对谦谦君子的最高嘉许。

周公指出,“谦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近足以守其身。”谦谦,即谦而又谦,这是君子的灵魂,也是君子与圣人、小人区分的一条标准。

在古代,圣人、君王不需要谦,小人、女子无资格谦,大夫、贤士具备了谦虚秉性并行谦,才能成为君子。所以,君子必须谦谦,谦谦才能成为君子。谦谦不仅是谦让、谦逊,更是谦虚。由谦而虚,虚可纳物,虚己才能进学,学才能增益。

“谦”卦为《易经》中唯一之六爻无一不吉之卦,其下艮(山)上坤(地),高者在下,谦虚,才高不自诩,德高不自矜,功高不自居,名高不自誉,位高不自傲。“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谦虚让尊贵者光彩照人,让卑下者不可逾越,谦虚是君子终生应有之德。谦谦君子后来逐渐成为道德君子的集中体现。

君子的美德之三就是讲仁义。

君子明白的是大义,小人懂得的是私利。正因为如此,君子厌恶传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处在下位而诽谤地位在他以上的人,厌恶勇敢却不懂得礼节的人,厌恶固执任性顽固不化的人。

君子是一种能力高强的人

《论语·为政》记录了孔子的话“君子不器”。意思是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仅仅具有一才一艺就行。“文质彬彬”是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论语·里仁》记录孔子的话:“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无适:没有专门的规定一定要这样。无莫:没有专门的规定不能这样。义:宜,适合。比:挨着、靠近。

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固定不变的要怎样做,也没有固定不变的不应该怎样做,而是怎样适合情理,就怎么去做。这里所说的情理,实际上表现了作为君子的一种智慧,一种分辨是非的能力。

君子是一种勤勉自律的人

君子是使自己修身养性恭敬谦逊。君子的自我修养正如《诗经》里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也就是说,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像加工玉石,琢了还得磨。

文化大家余秋雨先生在其《君子之道》中就提到,中国文化的延续,是君子人格的延续;中国文化的刚健,是君子人格的刚健;中国文化的更新,是君子人格的更新。

当然,中国文化的缺憾,也正是君子人格在缺憾。其实能做到像孔夫子心中的“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君子标准,即使将这些远古遗风定为今天的做人标准,那也仍一定是君子。

谈到君子,与之相对的就是小人。

孔子认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与小人的最大不同在于君子奉行的是严于律己,而小人心里藏着的永远是牟取私利。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是在时刻提醒后人,做君子就要心胸开阔,坦坦荡荡,不能像小人那样斤斤计较,看重得失。其实今天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做人总是斤斤计较,心地不纯洁,就不是非常君子,那就是非君子。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做人就要积善行德,品行端正,多做锦上添花的事,不做损人更不助长恶人做事。我们今天常讲做人要厚道,这个厚道就是人格,就是包容,做人厚道,就是真君子。

论语中有关君子的语录很多,对君子更强调的是一种人格上的追求,并提倡君子的言行举止应达到仁、智、勇、善的标准,将君子的道德修养归为恭敬、庄重、恩惠和法度,这也是孔子一直在教导着弟子去如何做一名真正的君子。

注:李静静(原创作者来自儒风雅韵工作室)

赞赏

长按







































湖南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yfyl/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