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柴胡靠打官司为银柴胡正名的故事
银柴胡又称银胡、山马踏菜根,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始载于《本草纲目》柴胡项下,主产于宁夏、甘肃、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以银州者为胜。 银柴胡和柴胡只有一字之差,但功效和临床使用却有所不同。柴胡是解表药,“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治疗表证发热,肝郁气滞,气虚脏脱,疟疾寒热等证;银柴胡味甘而性微寒,主以清泄,略兼益养,入肝、胃经,有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之长,为治虚热骨蒸之专药,治疗阴虚发热及疳积发热等证。 在应用中,银柴胡常与滋阴退热之品相须为用。如乌鸡白凤丸组方中,以银柴胡、天冬、生地、制鳖甲、丹参为佐药,起到滋阴退热,凉血散瘀,清心除烦之效,从而加强乌鸡白凤丸填精益髓,气血双补,调经止带之功。 官司打出银柴胡正名的故事 柴胡和银柴胡均有祛邪退热的功能。但是在古代,柴胡和银柴胡并没有区分,而是混淆用的。传说,在历史上真正把两者区分开来的是一位商人。 有一个叫刘翰的商人,经过银州,听说这里盛产柴胡。他心想,自己家乡的柴胡产量比较少,供不应求,这不正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于是购进了大量的柴胡带回去。回去后,再高价卖给人们,由于当地的药店柴胡不足,所以有很多病人前来求购他的柴胡。 但好景不长,正当他生意红火的时候,村里的张老五把他告到了衙门,他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想想近来也没有得罪什么人啊。到了衙门才知道,前些日子,张老五因为发热,去药店抓药,可是不巧,药店里的柴胡缺药了,于是想到了刘翰,就来他这里购买了一些柴胡。奇怪的是,连服用了好几天的药,病情也不见好转。以前得这个病时也是这个方子,并且很快就好了。张老五想是不是柴胡的问题呢?于是张老五再去找其他药店,终于买了一些本地的柴胡,这回去才吃一天,病就好得差不多了。所以,张老五怀疑刘翰卖的是假药,将他告上了衙门。 刘翰直喊冤枉,他在银州购进柴胡的时候,都是通过正规渠道,并且还专门请大夫验了货。正在这时,张老四来到衙门,说是要感谢商人,说他的药好,药到病除。原来张老四长期发热,吃了不少本地的柴胡都不见好。前些日子,听说商人在外地购进了一些好的柴胡,就买了试试,没想到试了之后,发现这药效果真的是好,身体一天天在好转。适才听邻居说刘翰因卖假药被弟弟告了,都不敢相信,这才赶过来跟县长大人说明。 正当县长大人左右为难的时候,门外有一鹤发童颜的老者求见。老者自称是一个云游四海的大夫,刚才在外面听说了事情的原委,心里已经有了数,于是毛遂自荐。县长大人看了看老者,觉得他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便应允了他。老者要求看看刘翰从外地购进的柴胡和本地产的柴胡,过了一会儿,衙门的人就送来了两个不同产地的的柴胡。老者看了看后,更加肯定了自己心里所想的,于是侃侃道来:“大家仔细看这两个柴胡,虽然外貌相似,并且也都有退热的功能,但是刘翰从银州购进的柴胡根是白色的,这种柴胡善于清虚热,除疳热,而你们本地柴胡却长于解表退热。张老五新病,感受了表邪而导致的发热,所以用刘翰的柴胡效果不好,而用本地的柴胡效果很好。张老四是久病,阴虚发热,所以用本地的柴胡效果不好,而用刘翰的柴胡却有奇效”。 听了老者的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后来,因为银子为白色,并且那种根为白色的柴胡也是在银州盛产,所以称之为“银柴胡”,以示区分其它柴胡。 银柴胡(植物药) 01 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产于我国西北部及内蒙古等地。春、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枯萎时采挖;栽培品于种植后第三年9月中旬或第四年4月中旬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沙,晒干。切片,生用。 02 乌鸡白凤丸。 03 甘,微寒。归肝、胃经。 04 清虚热,除疳热。 05 1.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等。常与地骨皮、青蒿、鳖甲等同用。 2.用于小儿食滞或虫积所致的疳积发热。常与胡黄连、鸡内金、使君子等同用。 06 外感风热,血虚无热者忌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xgls/9962.html
- 上一篇文章: 药学系第十二期药材鉴别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