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羲周易王氏传读后小记
王官学术,阐述西周形成的中华文明思想体系。 小编按语:本篇文章是读者润羲发来的读书笔记。 《周易王氏传》逐字逐句以字词本义解读《周易》全书,并发微出全书内在体系。简而言之,即以乾卦7爻统领全书,由于上经坤卦实际应在下经部分,则上经28卦以4卦对应乾卦7爻,下经35卦以5卦对应乾卦7爻,上下经都分别阐述了君子行事过程中从潜龙勿用到亢龙有悔的状态,上经侧重阐述遵循规律的完整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下经侧重阐述各阶段践行事功所需能力。 此书对于我们每个人做事都有实际指导意义。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处理人与自己,与外界的关系。随着时机、位置的变化,应当以阳刚健动之气勇猛前行还是应遵循阴阳相合的中道?应当耐心等待还是一举拿下?是否能够准确判断并迅速作出选择,直接决定了事功的成败。 阅读过程中我一直有一种紧迫感,因为书中的君子面临重重困难,能始终不忘天下大治和平的功业,在磨砺贞定中前行,那种朝气蓬勃的西周王室的砥砺精神,对人既是鼓舞也是鞭策。 一、体系完整,内证关系严密 在读《周易王氏传》之前,我曾用五个月的业余时间读过清代尚秉和《周易尚氏学》,该书主要以象释易,用“同性相敌,异性相感”解读爻辞变化,当时读来,觉得耳目一新。然而在读此书过程中,对比翻阅,便觉其弊,例如爻辞释义不明,无64卦之完整体系,行文啰嗦等。相比之下,《周易王氏传》中严密的逻辑、简约的行文、完整的逻辑,不仅适合有志于学习《周易》的读者作为学易入门读本,而且也适合专业学者开阔思路,涤荡旧识。除此之外,该书行文中的生生不息之气,及其所承载彰显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对于当下阴柔文化漫延的社会,可谓提起精气神的一剂良药。 根据我在阅读过程中用思维导图梳理的结果,本书体系如下: 点击图片可放大 《周易》以乾卦为核心,上经28卦与下经35卦分别按顺序对应乾卦7爻,坤卦为全书最后一卦(即用九爻阶段的第五卦),不过为从一开始就指出本书的核心思想——阳刚健动之气与阴阳相和的中道,作者依然将坤卦放在乾卦之后,作为第二卦予以解读。这个体系,属两千年来之首创。有了这个整体性,我们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即可依照自身所处时位,参考对照这一阶段的卦辞爻辞,从而指导现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书特别强调了“时位”的重要性,要求君子在践行事功的过程中,遵循阳刚健动之气运行规律,把握时间与位置的关系,时刻与自身所处时位相齐,才能作出正确的行事判断。 本书中这个乾卦统领63卦的体系,并非作者凭空臆造,而是根据《周易》原文的字词及含义,内证而出的。例如萃卦呼应乾卦九三爻,随卦、革卦皆对应乾卦九四爻等等,皆在书中可寻得明证。 二、用词精微,断句行文有深意 《周易王氏传》遣词造句颇有细密之处,现简要甄选本书行文片段,以供后来读者细细玩味。 例如,乾卦初九爻,潜龙勿用。“潜,涉水也。指在水下前行,因此既有潜隐不能见的一面,又有运动前行的一面。比喻君子在初九爻之位,在潜隐的同时又必须持续生发阳刚健动之气。潜的目的是培植阳刚健动之气,使君子具备成就事功的能力,从而在未来践行事功的过程中能有充足的力量行事。勿用,有能用而主动不用的意思。”在这段解释里,若留心到潜的运动前行一面,便明白了主动潜隐的深意。潜是君子主动的选择,其背后也有着大方向与目标,潜并非自我疏离的隐藏,也非不努力的闲适。 再如,节卦卦辞中,苦节。“节,是指竹坚实结节的部分,比喻行事节俭、克制。苦,比喻践行节约之道不是令人快乐的事情。强调了君子在践行节卦之道时,要主动安于不能快乐行事,不贪图各种践行阳刚健动之气所带来的快乐。此处的苦,并不是指受苦,而是指忍受不能快乐的苦。”以此可见自律精神。“节卦属于上九亢龙有悔阶段,天下大治和平的局面已经出现,要防止阳刚健动之气高亢发出而影响天下大治和平的局面。”因此,君子行事必须是审时度势,结合时位的。 又如,渐卦。渐,渍也,入也。指充盈的阳刚健动之气如水湿润物,缓慢、逐步、细腻、无遗漏地进入到天下各个角落。类似这些用词,若躬亲于实践,回头反思,都是值得细细体味的。 在断句方面,例如乾卦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以往的《周易》书中常断句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作者在这里指出,“九三爻居内卦之终,与初九爻的初呼应。而后面的日比喻为阳,夕比喻为阴,君子日乾乾,而能夕惕若,一阳一阴,一动一静,在日间能以阳刚健动之气行事,夜间则以敬惕顺从之心自省,能够遵守阴阳相和、动静相宜的中道。”所以这里的终日,并不适合连读并释义为现代汉语语境下的整天,而应该予以分句。 诸如此类细节变化,是在大体系之内的精密用心,需待留意。 三、阅读此书的感受 本书阅读有两点便宜之处。第一,作者以白话文解读《周易》全经,生僻字皆有注音,使得全书能够明白无误呈现。第二,本书承载西周王室朝气蓬勃的理性精神,阅读时若得其真谛,则可予以读者继续潜心读完的驱动力。自觉完成潜龙勿用的积累阶段不断以阳刚健动之气行事的知行合一。 然而虽然字字识得,若不用心体味,则容易在读书过程中半途而废。因作者用字克制,对于字词解释仅限于三言两语,字意又取自《说文解字》,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字意思多有不同。所以读者当凝聚精神,一气呵成读完此书,自然会有收获。熊十力先生曾言:“每日于百忙之中,须取古今大著读之,至少数页,毋间断。寻玩义理,须向多方考究,更须钻入深处,勿以浮泛知解为是实悟。”读书人当秉持此等精神。 本书还特别彰显出了周王室的理性精神,即作者在序言中所述:“《周易》的根本作用,是使君子能够确立行事的框架,根据自身所处的时位选择相应的行事方式,并训练大脑思维的严谨性、逻辑性、全面性、系统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洞察确立,从而能够在繁复的人事环境中作出冷静客观的判断,正确处理各种事宜,结合各类学科的知识成就事功”。其实,除了《周易》,先秦典籍中一些著述也已颇显理性精神。如《左传》桓公十一年:“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斗廉曰:「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郧,郧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败郧师,四邑必离。」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对曰:「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成军以出,又何济焉?」莫敖曰:「卜之?」对曰:「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这里的屈瑕通过对郧国驻军地址的分析——军其郊(位置),指挥己方部队待时而动——夜袭郧师(时间),瓦解其同盟并取得成功,而不去占卜,正是对《周易》重视时位的理性精神的贯彻落实。 此外,本书印刷质量精良,排版上每页页眉均有卦象,方便读者随时查阅。谨以此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分享交流,并且通过对《周易》的学习,积累精进,实现自己的功业。 润羲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sltx/10093.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中医的秘验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