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伤食的中医治疗
小儿脏腑娇嫩,进食超过了正常的消化能力,便会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如厌食、上腹部饱胀、舌苔厚腻、口中带酸臭味等,这些现象称为“伤食”。中医儿科学关于小儿五脏的论述中指出“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遭伤不易愈”。小儿脾常不足,故食物在体内不易被消化,从而易造成食物积滞于体内。一、小儿泄泻的主要原因及治疗原则。中医儿科之泄泻为小儿脾胃系疾病,病因、病机一般分为内伤乳食、感受外邪、脾胃虚弱、脾肾阳虚。内伤乳食导致的泄泻是由于小儿脾常不足,运化无力,乳食又不知自节,家长调护失宜,喂养不当,饮食失节或过食生冷瓜果及不易消化食物等原因造成的。脾胃受损则运化功能失调,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导致发生泄泻。(一)、证候:大便稀溏夹有乳片或不消化食物残渣。大便次数增多,脘腹胀痛,大便酸臭或如败卵,时伴有嗳气酸馊,干哕呕吐,食少或拒食,失气频频臭秽,舌淡红,苔厚腻或黄垢,脉滑数,指纹色紫。(二)、治法:消食化积,运脾止泻。(三)、方药:1、保和丸(1)组成:主要成分有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2)、功效:具有消食和胃的功效,主治胃脘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大便泄泻等。(3)、方解:方中山楂为君药,消一切饮食积滞,长于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莱菔子消积且下气除胀,长于消除谷面之食积。佐药为半夏、陈皮、茯苓、连翘。半夏、陈皮可理气化湿,和胃止呕;茯苓健脾利湿和中止泻,连翘可散结以助消积,又可以清食积所生之热。诸药配伍,使食积得化,脾胃自合,热清湿去。在辨症中如果患儿积滞较重可适量加入枳实、槟榔,二药均有消积之功效,加入原方中,不仅增强消食化积之功效,同时枳实行气之力较强,能破气除胀,具备了行气导滞的功效。如果患儿由于食积导致脾气虚弱,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像明显,出现大便呈稀水样,可适量加入党参、白术。二药同用可补益脾气,同时,白术被誉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不仅有补益作用,而且具有燥湿之功效,可燥湿止泻。食积泄泻有时会伴有其他症状,如呕吐。这是由于饮食积滞于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因此,在伴有呕吐的伤食泄泻中,可以加入竹茹以和胃止呕。饮食积滞胃肠,可导致气机不畅,不通则痛,当患儿伴有明显腹痛症状时,可加入元胡、甘草、白芍,其中芍药、甘草二药同为芍药甘草汤的组成成分,此方虽然药物组成简单,但是具有明显的缓急止痛之功效,临床上经常用于治疗各种痛症,元胡具有行气止痛之功效,三药同用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可明显缓解由于积滞引起的腹痛。2、小儿消食颗粒(1)、组成:鸡内金、山楂、六神曲、麦芽、槟榔、陈皮。(2)、功效主治:消食化滞,健脾和胃。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食滞,疳积。3、小儿健胃消食片(1)、组成:太子参、陈皮、山药、麦芽、山楂。(2)、功效主治:消食导滞,理脾和中。主治小儿消化不良,腹部胀实,时有疼痛,大便秘结,夜寐不安。4、复方鸡内金片(1)、组成:鸡内金、六神曲。(2)、功效主治:健脾开胃、消积化食。用于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腹胀、饮食停滞、呕吐泄泻等症。5、小儿喜食糖浆(1)、组成:白术、六神曲、山楂、谷芽、麦芽、枳壳等。(2)、功效主治:健脾,消食,化积。用于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6、婴儿素(1)、组成:扁豆、鸡内金、碳酸氢钠、白术、川贝、木香、山药、牛黄等。(2)、功效主治:健脾,消食,止泻。用于婴儿消化不良,乳食不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味臭,含未消化之物)。7、化积口服液(1)、组成:鸡内金、三棱、莪术、槟榔、雷丸、茯苓、使君子等。(2)、功效主治:健脾导滞,化积除疳。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致的疳积,症见面黄肌瘦、腹胀腹痛、厌食或食欲不振、大便失调。这是分享中医知识;辨证与论治的平台。爱好中医的朋友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sltx/10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铜钱草,宁静的美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 下一篇文章: 古代中医钱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