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小传说,祝大家端午安康
一早跟老爸聊天,问他吃粽子了没有?他说中午吃,六姑包了。问我吃没有,我说吃了,有黑猪肉的、咸蛋的、豆沙的、红枣的,好几种。不过我还是喜欢吃老家那种:糯米黄糯米放一起,加了红枣芸豆,用芦苇叶包,用菖蒲叶绑,放在大铁锅里,烧柴煮好几个小时的,那才是真正的粽子! 老家端午好像没有太多风俗,就是包粽子吃粽子,小孩子缠五彩线。以前吃完粽子,就到了收麦子的季节了。跟老爸聊海南的习俗,说起洗龙水,赛龙舟,也说起一大早去菜市场所见。每个摊位都有卖手工粽子的,当然都是本地黑猪肉粽,一般都是棕榈或斑斓叶包裹。菖蒲艾蒿扎成一小束一小束,供门上悬挂。还有扎成大捆的艾蒿,掺了红红的枸杞花,是用来煮水,供人泡澡祛五毒。跟老爸说是不是因为以前南方瘟疫烟瘴多,毒虫出没,所以才这么讲究?老爸说五月端午前后的艾蒿是药性最强之时,过了五月,艾蒿就会变成草,失去药性。半夏也是,半夏在我们老家叫做五月干,半夏半夏,前半夏是药材,过了时候就不具有药性了。我问老爸,我们老家有半夏?老爸说咱家门口好多啊…… 度娘:“过了五月之后的艾草叶子就会变大变老,已经不适合食用了,但也同样具有一定的药效,是可以晒干后作为药用使用的,可以用来外用或者是泡脚、洗澡等用途。”而半夏,《本草纲目》释名:“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 而“清明插柳,五月挂艾”,老家位居中原,这种风俗以前应该也是有的,只不过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慢慢失传了,最大的原因,或许就是当年的贫穷。 忽然想起,小时候有很多人生腮腺炎,要用墨汁在脸上画个大大的圆圈,里边还要打个叉叉,隐隐约约记得也是与端午有关系。问老爸,老爸说,这种墨汁叫做“蛤蟆MEI(老家说墨,发音是MEI)。五月端午这天,一般是看不到蛤蟆的,因为蛤蟆都躲灾去了。以前人们会在五月端午这天,抓蛤蟆,把墨汁塞在蛤蟆嘴里,然后把蛤蟆吊在烟囱里熏,这样的墨,叫做蛤蟆墨,有消炎去病的功效。老爸说,当然,这些也都是传说,比如传说七月七没有喜鹊,喜鹊都去搭桥去了,一个样。 又度娘求证了下,如此记载,"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午时是毒时,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此时癞蛤蟆药性最强,可能被捕食较多,所以这天癞蛤蟆最少,另外,也是跟它们的生活习性相关。关于蛤蟆墨,也真的有这种记载,制作方法跟老爸说的差不多,只不过墨是塞在癞蛤蟆胃里,制成的墨可用来治疗一些皮肤病。 现在科技发达,一些民间偏方和传说渐渐被遗忘。今天跟老爸偶然聊起,觉得有趣的很。原本就觉得一些中草药的名字特别神秘、特别美,比如王不留行,比如夏枯草,比如忍冬,比如使君子。当跟老爸闲聊偶然聊起,更觉得这些民俗别具了一些温情和烟火。 端午,是苦夏的开始。《谁最中国》里《端午,安康》篇说,“在辛苦的劳作中,在漫长的苦夏里,总要有这么一个日子,让人隆重地期待着,热热闹闹地参与着,并真挚地相信,灾祸可以避开,幸福一直都在。” 今年尤其,希望病痛远离老爸,希望大家端午安康,吉祥如意! 阳光过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yfyl/9478.html
- 上一篇文章: 康健吃完ldquo秋葵rdqu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