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葵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老美也深谙其道
国庆长假,主城照例变成了半个空城,出门异常通畅。几次出门,不经意间从车窗望出去,都看到了一片片醒目的淡绿色,缠绕在远处山坡的大树枝头。 这几乎已经成了城市秋天的一景了——这是落葵薯,一种缠绕的藤本植物。年复一年,它的地盘迅速扩张,来势凶猛。 当季存在感极强的刷屏野草 最早认识它,是在长江边的荒坡上,时值夏末秋初,无人管却生机勃勃的三角梅、使君子丛里,忽然开出一串串乳白色的小碎花。和我一起散步的老爸说,这是野三七。回来后一查,学名叫做落葵薯。 落葵薯的花朵很小,但胜在数量极大,成串的小花组成总状花序,从叶腋垂下来,还是挺有风姿的。这白色的小花还是有香味的,只不过在开阔的野外,如果不是特意地闻,通常不容易留意到。 总状花序生于叶腋,通常下垂 我一向认为,每种野花都具有强烈的个性。落葵薯的小花也是这样,细看会发现,它的5枚花被片(因为没有分化出单独的花萼,所以严格地说就不叫花瓣了)就像一朵精致的微型梅花,更特别的是,开到后来,这小花渐渐由白色转变成黑褐色,但并不凋零,而是像干花一样挂在花序上。把这黑色的干花翻个面,发现背面还有两枚同样颜色的小东西,这是它宿存的苞片。 花被片5枚,像朵精致的微型梅花 宿存的花萼、柱头见多了,花被片宿存的,还是第一次见。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它的花心也同样精致。雄蕊也是5枚,与花被片对生,盛开时45度斜伸出花冠,花柱也是白色的,分裂成3个柱头臂,每臂顶端有1枚宽椭圆形的柱头,长约为雄蕊的一半左右。 雄蕊5,花柱3 最初,是它捏上去肉嘟嘟的心形叶片,让我想起了一位熟悉的小伙伴。一种大西南地区人们非常熟悉的蔬菜,四川人叫软浆叶,重庆人叫木耳菜,广东人叫潺菜的,植物学上的中名叫做落葵(Basellaalba),跟这一只果然有亲戚关系。 它们都是落葵科的,都是藤蔓植物,叶子的形状手感也惊人的相似,只不过相比起来,落葵薯多了几分野性,落葵则更像乖巧的家生子。 叶心形,肉质 注意看这个不起眼的腋生小珠芽,它才是关键 落葵,颜超摄 落葵薯的属名Anredera源于西班牙语Enredadra,意为缠绕或攀爬的杂草;种加词cordifolia意为“心形”的,指叶子的形状。在英语里,它也被叫做Lamb’stail(羊羔的尾巴),指的是它乳白色的长长花串,很形象。 落葵薯的嫩叶,据说也是可以吃的,不过我不推荐,自己当中医风险是很大的,再说现在菜市场一年四季都有丰富的蔬菜品种可以选择,实在想吃,不如选它的表亲木耳菜。 变污的绵羊尾巴 眼下,落葵薯已花开过半,绵羊尾巴大多已经变污黑了。然而,对它来说,真正重要的时节,正是凛冬将至之时。 下面这组图片,是我去年二月拍的。花早就谢了,连藤都变干枯了,然而,藤上却冒出了一坨坨像老姜一样的块茎。如果你在中药铺里为老爸老妈买过真正的三七,你会发现两者确实有几分相似,野三七、藤三七的别名,就是这么来的。 这些像三七又像老姜的块茎,才是落葵薯大杀四方的终极武器!在花期的时候,这些长在叶腋的小珠芽毫不起眼,但随着四时更替,它会长成谁也不能忽略的存在。更强悍的是,它们才是肩负传宗接代重任的狠角色。因为,落葵薯是靠块茎繁殖的——无性繁殖。块茎滚到哪里,就在哪里落地生根;而且,即使在藤蔓被切断五年以后,块茎仍然有发芽的能力。 珠芽在花后开始发育 为什么叫藤三七,明白了吧 滚到地下,就是攻城掠地的开始 落葵薯的原生地在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巴西等地,因为花叶都颇有观赏价值(看,长得好看多么重要),二十世纪初被引入夏威夷和克罗地亚;上世纪50和60年代又被引种到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我国是七十年代从东南亚引种的,现多半逸为野生,更光荣地登上了中国入侵物种黑名单。如今,除了南极洲,落葵薯的小红旗已插遍全球。 南非一处被落葵薯覆盖的树丛,被覆盖的林木基本难逃一死。图自网络 至于它美丽又芬芳的小白花,虽然雌雄蕊一应俱全,却几乎没有人见过它结果。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来自南美的落葵薯也深谙其道。 去年今日 马兰(鱼鳅串) 文章与植物图片(除注明出处外)均为作者原创 在后台输入植物名字,可查阅已写过的植物 欢迎分享你拍的植物美图 植物上瘾者 发现每种植物的独特之美 慕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yfyl/8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白茶需要怎样存储条件环境密封保存后的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