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之ldquo系统中医r
全国疫情防控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我们特将系统中医牛先生的建议摘要分享出来,以供正在寻求中医预防方法的各位朋友及奋战在一线的中西医临床医生参考,并结合实际情况使用。(普通读者可直接参阅文章第三部分的预防处方) 新型冠状病毒 之“系统中医”防治建议摘要 (原文较长,有删减)一、本病的发展流行演变 武汉地处中国中南腹地,长江中游,系南北上下之交汇枢纽,人口密集而流动性较强,又属于山丘环聚之平原湿地,四季皆以潮湿为主,春温湿,夏闷热,秋凉湿,冬湿冷且阴寒,在物候异常的情况下,其地理特征极利于以“湿邪”为特征的流行病的传播与扩散。新型冠状病毒作为致病传染源已经明确,作为特异的冠状病毒,明确找到宿主,进而通过科研方法研究阐明对于人体的病理危害尚待时日,但到目前为止,有效隔离病原体及隔离被感染人群仍是核心战略。以预防与有效隔离为前提,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规范的治疗,在目前能起到积极有力的作用。二、本病的病机、演变概括及治疗原则 1核心病机本病属于传统中医诊断之“风温”、“疫毒”、“时疫”的范畴。其核心病机为天行时疫,营卫不和,湿热内蕴,阻滞气机。 2演变过程天行时疫→病源相合→侵犯人体→营卫不和→寒包湿热→湿热内蕴→阻滞气机→逆传心包→元阳暴脱→寒闭血分→血瘀络阻→阴阳离决 治疗原则广泛预防,有效隔离; 集中攻治,中西结合; 先其所因,伏其所主; 辨证施治,急标缓本。 三、预防方药 (玄黄枣梨汤)食疗方 黑豆15g黄豆15g红枣5枚(掰开)雪梨1枚(切片) 使用方法:水煎25分钟服食。 功效:提高人体免疫力,抵御病毒入侵,预防呼吸道感染。建议非疫区免疫力低下及易感人群使用。 清肺解毒饮 太子参2g麦冬1g五味子0.g甘草0.g薄荷1g黄芩0.4g青蒿1g乌梅1枚丁香0.1g枳壳1g 使用方法:上药水泡,代茶饮。 功效: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外邪袭表,抵御病毒入侵,预防呼吸道感染。建议疫区及非疫区免疫力低下及易感人群使用。 预防病毒性肺炎简易方 贯众25g藿香15g芥穗15g薄荷(后下)15g草果10g陈醋15ml 使用方法: 1)室内熏蒸 在上方原料中加入2-升水煮沸,转小火,室内熏蒸-4小时,中途可以续水。 2)水煎口服 第一步:将薄荷单独拿出备用,其他药材置入容器中加冷水-ml,再加入15ml陈醋,一起浸泡15分钟。 第二步:泡好后,开大火快速烧开,再转为中火煎10分钟,加入薄荷,再煎煮5分钟,关火,过滤出药液约ml。 第三步:药渣中再注入水00ml,如上法,快速烧开后,再煎煮15分钟,取药液ml。 第四步:将两次煎煮所得的药液混合在一起,一共约ml(2-人量)。 )服用方法 口服每次50-ml,一日两次,早晚空腹使用。 儿童用量以体重为比例酌减。 功效: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外邪袭表,抵御特异病毒入侵,预防呼吸道感染。建议疫区及散点发病区域人群之未感染者使用。 四、罹患本病的具体治疗指导方案 1潜伏期及疑似患者症状:无临床典型症状,偶有咳嗽或低热,伴肢体倦怠。 诊断: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武汉发病地域的易感人群(免疫低下、基础心肺功能慢性疾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及肝肾功能损伤)。 病机:天行时疫,上犯肺卫,湿热内蕴,气机不和 治法:祛疫辟邪,清肺解毒,清利湿热,燮理气机 新冠1号方 贯众15g金荞麦0g草果9g白豆蔻(后下)8g薄荷(后下)12g葛根20g苍术8g黄芩8g藿香8g蒲公英15g生姜4片梨(切片)半枚 5剂/1疗程 煎药方法:上药水煎2次,取水ml,浸泡药液20分钟,武火急煎至开锅后,转为小火,煎煮15分钟,后下白豆蔻、薄荷,再煎5分钟;首次煎煮开锅时间共20分钟;过滤药液,取ml,入容器;二次煎煮加水00ml,武火急煎至开锅后,转为小火,煎煮18分钟,过滤药液,取ml,两次药液混匀。 服用方法:每日次,早中晚各1次,每次-ml,温服,餐前服用。 2发病初期症状:畏寒、发热、咳嗽、胸闷、肢体倦怠为主,伴有口干渴、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 诊断:实验室诊断呈阳性患者 病机:天行时疫,上犯肺卫,湿热内蕴,邪滞气分 治法:祛疫辟邪,清肺解毒,清热利湿,退热益气 新冠2号方 贯众15g金荞麦0g草果9g白豆蔻(后下)8g薄荷(后下)12g芦根20g生石膏20g-40g知母10g连翘5g防风8g藿香5g苦杏仁12g西洋参8g生甘草6g 备注:体温在7.5°-8.5°,生石膏剂量为20-0g; 体温超过8.5°,生石膏剂量为0-40g。 5剂/1疗程 煎药方法:上药水煎2次,取水ml,浸泡药液20分钟,武火急煎至开锅后,转为小火,煎煮15分钟,后下白豆蔻、薄荷,再煎5分钟;首次煎煮开锅时间共20分钟;过滤药液,取ml,入容器;二次煎煮加水50ml,武火急煎至开锅后,转为小火,煎煮18分钟,过滤药液,取ml,两次药液混匀。 服用方法:每日次,早中晚各1次,每次-ml,温服,餐前服用。 发病中期症状:稽留热或弛张热并伴有进行性呼吸窘迫,呼吸增快,并且呈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口唇及指端发绀,伴随心情烦躁,极度焦虑以及出汗,患者通常会感到胸廓紧绷感,严重的憋气;进食障碍,大小便异常等症。 诊断:实验室诊断呈阳性并伴有心率、血压、血气分析、酸碱度、胸片、血沉、C反应蛋白、D二聚体等异常 病机:天行时疫,上犯肺卫,痰热结胸,肺气壅阻 治法:祛疫辟邪,清肺解毒,豁痰透热,宽胸破滞 新冠号方 贯众15g金荞麦0g草果9g白豆蔻(后下)8g薄荷(后下)12g瓜蒌0g生石膏0g-50g清半夏12g连翘10g西洋参10g枳实10g枳壳12g化橘红12g橘络15g生甘草6g 备注:体温在7.5°-8.5°,生石膏剂量为0g; 体温超过8.5°,生石膏剂量为40-50g。 5剂/1疗程 煎药方法:上药水煎2次,取水ml,浸泡药液20分钟,武火急煎至开锅后,转为小火,煎煮15分钟,后下白豆蔻、薄荷,再煎5分钟;首次煎煮开锅时间共20分钟;过滤药液,取ml,入容器;二次煎煮加水50ml,武火急煎至开锅后,转为小火,煎煮18分钟,过滤药液,取ml,两次药液混匀。 服用方法:每日次,早中晚各1次,每次-ml,温服,餐前服用。 4.1危重期1期症状:稽留热或弛张热并伴有进行性呼吸窘迫,呼吸增快,并且呈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口唇及指端发绀,患者通常会感到胸廓紧绷感,严重的憋气;浅意识障碍,表情淡漠或烦躁,嗜睡和轻度意识模糊;进食障碍,大小便异常等症。 诊断:实验室诊断呈阳性并伴有心率、血压、血气分析、酸碱度、胸片、血沉、C反应蛋白、D二聚体等明显异常及血液生化与血常规的紊乱。 治疗: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对症支持,保障基本生命体征及防止并发症的加剧;同时对症处理酸中毒及防止感染性休克。 中医介入治疗需要有机的与西医结合,但整体原则是扭转病机,先转危为安,同时兼顾由治疗过度所产生的机体代谢负荷。 病机:天行时疫,上犯肺卫,逆传心包,气陷血瘀 治法:祛疫辟邪,清肺解毒,醒神开窍,益气活血 益气醒神汤加味 西洋参14g红景天12g天麻16g红花6g水牛角20g生黄芪5g鸡血藤0g当归15g降香4g白豆蔻(后下)10g草果9g贯众15g槟榔10g使君子10g金荞麦0g 剂/1疗程 煎药方法:上药水煎2次,取水ml,浸泡药液20分钟,中火平煎至开锅后,转为小火,煎煮20分钟,后下白豆蔻,再煎5分钟;首次煎煮开锅时间共25分钟;过滤药液,取ml,入容器;二次煎煮加水50ml,中火平煎至开锅后,转为小火,煎煮20分钟,过滤药液,取ml,两次药液混匀。 服用方法:少量多次,以进为图;每次可酌情使用20-50ml,不拘泥服药次数,每次服药间隔0分钟-1小时;必要时可鼻饲通过胃管给药。 4.2危重期2期症状:稽留热或弛张热,无法自主呼吸,需被动呼吸;中重度意识障碍,谵妄、昏睡、昏迷甚至深昏迷。 诊断:实验室诊断呈阳性并符合以下急症特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中重度意识障碍等。 治疗: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对症支持,保障基本生命体征及防止并发症的加剧;同时对症处理酸中毒及治疗感染性休克。 中医介入治疗需要有机的与西医结合,但整体原则是扭转病机,先转危为安,同时兼顾由治疗过度所产生的机体代谢负荷及综合考量患者预后的整体治疗方案。 病机:天行时疫,上犯肺卫,阳气暴脱,邪闭心营 治法:祛疫化清,益气开窍,回阳固脱,醒神安宫 五参回阳汤加味 白糖参10g西洋参10g红参10g玄参15g三七5g细辛g黄芪45g草果10g红景天15g青皮15g 加服药物: 安宫牛黄丸1粒 2剂/1疗程 煎药方法:上药水煎2次,取水ml,浸泡药液25分钟,中火平煎至开锅后,转为小火,煎煮25分钟;过滤药液,取ml,入容器;二次煎煮加水50ml,中火平煎至开锅后,转为小火,煎煮20分钟,过滤药液,取ml,两次药液混匀。 服用方法:鼻饲通过胃管给药,每次可酌情使用20-50ml,不拘泥服药次数,每次服药间隔0分钟-1小时;安宫牛黄丸1粒,温开水调化,共计60ml,分早中晚三次鼻饲给药;注意安宫牛黄丸要与鼻饲药物间隔时间0分钟; 待患者苏醒后可以少量多次,以进为图;每次可酌情使用20-50ml,不拘泥服药次数,每次服药间隔0分钟-1小时; 患者意识清醒之后,可不再使用安宫牛黄丸。 5衰竭期症状:昏迷、意识障碍、呼吸功能衰竭、部分肢体紫绀,下肢尤为严重。 诊断:重度意识障碍超过6小时以上,心肺功能衰竭、肝肾功能严重受损。 治疗:姑息对症支持。 6恢复期症状:口干口渴,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伴有小便量少及大便不畅。 诊断:实验室诊断2次转阴天以上。 病机:气阴两伤,肺络受阻,膜原不畅,气机不和 治法:益气养阴,清润肺络,透解膜原,燮理气机 三参生脉饮 桑叶12g桑葚子18g桑枝20g山茱萸5g蚕砂10g麦冬10g五味子6g西洋参8g白豆蔻(后下)8g菊花8g生姜4片大枣枚掰开 6剂/1疗程 煎药方法:上药水煎2次,取水ml,浸泡药液20分钟,武火急煎至开锅后,转为小火,煎煮15分钟,后下白豆蔻,再煎5分钟;首次煎煮开锅时间共20分钟;过滤药液,取ml,入容器;二次煎煮加水00ml,武火急煎至开锅后,转为小火,煎煮18分钟,过滤药液,取ml,两次药液混匀。 服用方法:每日次,早中晚各1次,每次-ml,温服,餐前服用。 药物 加减 1体质类别加减特殊的物候变化和环境条件下,不同体质的病理反应不尽相同,当下应以六淫致病结合正气不足进行体质分类,因此,将体质分成六大类型,即正常质、阳虚质、湿滞质、阴虚质、气血两虚质与血瘀质。 1)正常质:不做药物加减 2)阳虚质:特征表现为形寒怕冷,面色不华,形体白胖,唇淡口和肌冷自汗,大便稀溏,夜尿清长,毛发易落,喜温喜热,舌淡胖嫩有齿痕,脉沉无力。病理特点为阳气不足,其温煦、兴奋、推动作用减弱。 药物加减:所有处方均加黄芪8g、干姜g,金荞麦酌情减少5-10g,如有生石膏,剂量酌情减少5-10g或未见发热者不用。 )湿滞质:特征表现为形体肥胖,中脘痞满,口甜粘腻,或口不饮,肢体不爽或身体沉重,大便不实,或眩晕,舌苔多腻,脉濡或滑。病理特点为体内水湿或某种代谢产物积聚。 药物加减:所有处方均加白术10g、厚朴5g、薏苡仁15g。 4)阴虚质:特征表现为形弱消瘦,口干咽燥,内热便秘,心焦少眠,耳鸣或聋,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数。病理特点为阴气不足,精血津液亏损,阴的滋养、濡润、宁静功能减弱。 药物加减:所有处方均加南沙参8g、百合4g,草果酌情减少1-g,如有苍术、红参者,剂量均减少1-g。 5)气血两虚质:特征表现为面色白,气短懒言,乏力眩晕,心悸健忘,动辄汗出,或有脏器下坠感,妇女月经淡少,舌淡,脉细弱无力。 药物加减:所有处方均加服八珍口服液,按说明使用,金荞麦与生石膏剂量酌情减量。 6)血瘀质:特征表现为面色偏黑,肤色晦滞,肌肤粗糙,眼眶暗黑,丝缕斑痕,痞满作胀,舌质青紫或偏暗,脉沉涩或沉缓。 药物加减:所有处方均加血府逐瘀口服液,按说明使用。 2既往史与基础疾病类别加减1)慢性心肺功能不全酌加丹参、太子参; 2)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病史酌加苏子、麻黄、甘松; )有糖尿病病史者或血糖偏高患者酌加天花粉、黄精、五味子; 4)脑血管疾病病史及肢体循环障碍酌加桃仁、土元、僵蚕、巴戟天; 5)肝肾功能不全者酌加白茅根、灵芝、桂枝。 *患者服药剂量与体重换算要求: 1.上述处方药物的使用剂量要符合体重范围在50-80kg之间,年龄范围在14-60周岁之间; 2.9-14周岁儿童使用剂量每日00ml,分-4次服用,服用时间间隔-4小时; .6-9周岁儿童使用剂量-ml,分-4次服用,服用时间间隔-4小时; 4.-6周岁儿童使用剂量-ml,可加冰糖适量,分-4次服用,服用时间间隔-4小时; 5.60-70周岁老人使用剂量每日00ml,分-4次服用,服用时间间隔-4小时,加服生脉饮口服液(党参方),每日次,每次1支,与中药联合使用; 6.70-80周岁老人使用剂量每日00ml,分-4次服用,服用时间间隔-4小时,加服生脉饮口服液(党参方)和四磨汤口服液,每日2次,每次1支,与中药联合使用; 7.重症需鼻饲患者服药剂量如上。 治疗总结:本病在发病的不同阶段,所设定的疗程以症状消减为度,如果症状明确缓解,可以依据临床表现重新界定所属阶段,进行随证更方;至于药物的加减化裁及临床依据体重的使用剂量换算部分,可随证酌情机动使用。 以武汉地域环境为导向,结合古典医理原则所推演的对新型冠状病毒发展流行演变的基本预测:以下预测时段是使用古典气化理论所做的结论,仅做参考,因其它关联复杂因素未及考量;但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其对本病的认知、治疗及转归均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从小雪到大雪结束为本病的萌芽起始阶段(11.22-12.21);从冬至到小寒结束为本病的集中发病阶段(12.22-1.19);从大寒到立春结束为本病的爆发流行阶段(1.20-2.18);从雨水到惊蛰结束为本病的衰退锐减阶段(2.19-.19);从春分到春分后十三日为本病的终止阶段(.20-4.2)。注意:以上时段预测仅供专业中医医生参考,且仅为诸多参考维度之一;普通读者切不可放松、大意,须严格听从国家防控安排,做好自我保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yfyl/8186.html
- 上一篇文章: 男人这8个行为最伤肾
- 下一篇文章: 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