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心得整理原创作者

刘静(江苏省徐州市郑集高级中学)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觉得这“百遍”之中,大约每一遍感受也大不相同吧。因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境遇,认知和感受力也是不同。于是那书中显现出来的“义”也就大不相同了。

以我为例,《劝学》作为高中生必背篇目,历来是教学时的重要文章。这篇文章,我也教学过好多遍了。自己觉得每一遍感受不同,所得也不同。

现把二零二零年教学《劝学》的心得记录如下:

基础部分:

第一,字词关要过。

要看懂文章,就要解决重点实词。可以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师生共同解决。让学生标注在书上,落实并且识记。

第二,要会翻译。

理解字词,会翻译文句。能大致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理解背诵全文。这也是考纲要求的。

第三,要把握文脉。

节选了四节:

第一节: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这是中心句,也是劝学的总纲。

以下三节,由于是节选,所以内部并无承接关系,可独立看待。

第二节,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现象为喻体,旨在说明学习可以超越自我原有的状态。学习可以突破自我,学习可以使君子知明而行无过。

第三节,旨在说明,学习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使人达到目标。

第四节,讲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方法就是要注重日积月累。态度是要坚持不懈,用心专一。

文言内涵部分:

言为文之表,文为言之实。

经典的魅力在于历久弥新,它的文化滋养取之不尽。每个人都可以超越时空,读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见解整理:

读文章,谈理解。

学生一:我喜欢这一句: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这句告诉我们学习能改变我们原来的状态,能突破自我,一旦改变了也不会再回到过去的状态了。所以要学习,来改变自我。

学生二:我喜欢: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人要学习,要经过锻炼和磨砺,才能成才。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也是这个意思,所以人要不断学习。

学生三:我喜欢这一句: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觉得这是说学与思的关系,也是强调执行力的重要性。想法再多不去执行也是徒然。执行了,就比整日空想好得多。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学习也要注重执行力。

学生四:我喜欢: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这句强调平台的重要性。人还是那个人,能力并没有突然变大变强,只是平台不同了,他的所见也不同。看见他和听见他的人也会变多,他的影响力也会变大。

学生五:我喜欢这一句: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聚少成多,自然会成功。反过来想,也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学生六:我喜欢这一句: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这句话告诉我们:天赋不是挥霍的资本,努力也可以使人走向成功。坚持做事情,努力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

质疑、自主理解:

学生一:

我不赞同这句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我认为人与人天性资质本来就有差异,有的也并不能通过后天努力弥补。只是在借助外物方面,是可以靠后天去学习的,从而来弥补先天资质的不同罢了。

学生二: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这句话,我的理解是:蚯蚓本来也能吃土喝水啊。这里说它用心专一,我觉得是说,我们也应该用心专一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比如学习。

学生三: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句话,我的理解是:螃蟹是会打洞的,它也住自己打的洞里。我觉得书上这么说可能是因为:螃蟹腿脚多还有大钳子,能做的事多,但它太浮躁又懒惰,所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这好比我们很多人什么都会,却太懒惰,太浮躁,不愿意去做事。真有所需要时,没有准备,把自己陷于被动的地位。

至此,《劝学》学习完毕。要让学生知道,要掌握字词,会翻译,理解文章怎么劝学的,我获得了哪些启示。会背诵,会默写,还要有理解性的默写能力。整理相关喜欢的语句可以积累为作文素材。

我觉得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精神的成长,每读一遍经典,获得的启示也深浅不同。借《劝学》之际,与同学们共勉!

二零二零年九月

延伸阅读:

刘静:随感三则

刘静:写给自己的话

刘静:累了,就好好休息一下吧

刘静: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闲来寻幽有感

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事

一梦牵愁,思悠悠!

古人名言四则

《我是余欢水》之人生况味

《寒风吹彻》问题设计式导引教学

已是黄昏独自愁,不必怨秋风

人到中年之“花钱月下”

《春末闲谈》赏读教学初探

静水流深,悠悠我心

剁袍声声国士情——豫让的是与非

日长飞絮轻——生活随感

冷冬已逝,暖春奔来

《把栏杆拍遍》精读教学初探

,请“平淡”些吧

即便心为形役,也要有站着的灵魂

给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中考加分,你怎么看?

抗疫时期,遵守“规则”无小事

,从春天里,长出了“新的春天”

疫情防控时期,看似“合理”的背后

你一定要说真话

但愿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

坚志勇为,厚积薄发——从张伟丽夺冠谈起

抗疫时期,一线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居家学习?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yfyl/6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