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之志,不坠青云』

从深山采回的草药还携着陈旧泥土的味道,裹着山泉水滋养的潮湿,带着山的灵气,安静地躺在药篓里。经过阳光的晾晒或细火烤干翻炒,最终被存在在方方正正的中药柜,等待它们济世救人的使命。

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中药在我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中药也称为本草,取材大部分是草木植物,而生长在山泽大川的草木种类繁多,难以一一辨认,因此有上古有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

实际上中药的运用,是随着古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里,从与疾病的抗争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最终逐渐提炼而形成的。至明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中药的用药体系已经初具雏形。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每一味中药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名字,药名连在一起不仅可做典故,也可唱成诗歌。中药用药注重药性相辅,在用量上极其讲究。熟练的抓药人仅凭手感便可摸出刚好的分量,偶尔也有小伙计拿着特制的小秤砣认真不苟的称量几钱几两。

中医讲求阴阳平衡,注重以“中和”的思想调和身体,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及“养生学”,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追求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而中药作为中医的草本药方,不仅可以治愈疾病,重要的是它长期作为一种养生方式,能够调养人的身心。药炉里柴火烧的通红,小铺扇轻轻扇着风,炉火焙着陶罐中浓黑的药汁,叶片在沸水中翻滚,由浮至沉,从卷到舒,历经着高温的慢慢熬煮。

慢节奏的熬制让催化出满室的药香,熏染捣药人衣袖满盈。酸、咸、甘、苦、辛五味,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中药的熬制与入药都需要花上一番时间与功夫,不仅仅是治病愈疾,更是一种哲学的生活方式。

其实人便如同那从山中生长的草药,经得起时间和成长的孤独,吸取天地精华,也需耐得住高温的煎熬,才能成为良药。一剂汤药的熬成背后艰辛多少,都只在那一碗苦涩的药汁里。中药虽苦却是良药苦口于人有益,如同人生的路,尽管曲折重重,待到回首,却都是沿途最好的风景。

看完就完事儿啦?

原创不易,还请点个赞分享再走呗~

长按







































控制白斑发展
口碑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yfyl/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