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大学115诗云乐
原文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1)。”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2)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3)。《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4)。”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5)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未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6)。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7)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悻而入者,亦悖而出。 注释(1)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引自《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le),快乐,喜悦。只,语助词,(2)“节彼南山……”:引自《诗经·小雅·节南山》。节,高大。岩岩,险峻的样子。师尹,太师尹氏,太师是周代的三公之一。尔,你。瞻,瞻仰,仰望。(3)僇(lu):通“戮”,杀戮。(4)“殷之未丧师……”:引自《诗经,大雅·文王》。师,民众。配,符合。仪,宜。监,鉴戒。,峻,大。不易,指不容易保有。(5)此:乃,才。(6)争民施夺:争民,与民争利。施夺,施行劫夺。(7)悖:逆。译文《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杀掉。《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xgpw/799.html
- 上一篇文章: 10大天规不可破,君子知命不算命
- 下一篇文章: 1分钟学会使用茶道六君子入门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