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古人崇尚道德,而君子比德于玉。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语出《礼记玉藻第十三》: 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君在不佩玉,左佩结,右设佩,居则设佩,朝则结佩,齐则綪结佩而爵韠。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授。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人们重玉而轻石时,孔子答道: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guì音贵),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就连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也不忘给他偏爱的主人公脖子上挂块“通灵宝玉”。 玉彻底成为了君子的化身和代表,是纯洁之物,更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代名词,材质温腻、柔润有光泽。佩戴玉石,就像有个具有仁爱之心,生性温和的君子时刻陪在你的左右,感染着你,让你的性情最终得以蜕变。 玉石坚韧、温和、细腻、含蓄,由内向外慢慢透射出一种魅力无穷的美,这些特点与人性有着极大的一致性。好的玉石冬天拿在手里温暖的,它不冰,不会冻手;而夏天相对炎热的天气又并不感到暖手,真是再好不过。 《诗经·小戎》里也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即君子以玉象征高洁的德行,玉是君子的象征,古代男人带玉,就是希望自己像君子一样,或者自己本来就是君子。玉,总给人们带来吉祥、美好、温馨的回忆。 中国人之爱玉、佩玉,玉的刚毅大气是属于男人的;玉的信实、达雅是属于男人的;佩玉的男人是磊落的。玉的铿锵使佩玉的男人走起路来温文尔雅,没有邪念,来来去去光明正大。 佩玉的男人是内敛的。玉的质朴使佩玉的男人出入进退俯仰之间不张不狂,懂得聚敛内在的品质,儒雅非凡,风度翩翩。 佩玉的男人是可依赖的。佩玉的男人不掩饰自己的瑕疵,是怎样就怎样。他温润有加,知道关心别人,并时时准备着为他人做些什么。 佩玉的男人是充满朝气的。佩玉的男人看上去精力充沛,乐观开朗。玉的冰凉还可以养心,养神,所以,佩玉的男人显得从容不迫,显得胜券稳。 玉坠悬于胸前,玉温和与体温一致的玉,它发着柔和光泽,那样的纯洁,那样的可人。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玉还是吉祥之饰物,玉是一种有灵气的宝物,一块上好的玉件能给人带来好运,趋吉避凶,佩玉石可养生,身上佩玉可防疾病,佩玉则百邪不侵。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玉能补气,玉能辟邪,一个佩玉的人如果遇到不幸,玉会先碎,灾祸也会减轻,这叫“玉碎人全”。 有句古话说得好:“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作为一个男人,应该脾气好、度量大、胸襟广,性情温良,像玉石一样润泽。 俗话曰:穿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玉不仅温润儒雅,内敛静美,更能驱凶辟邪,佩戴于身,平安吉祥,化险为夷。玉不仅是大美之物,更是吉祥之器。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xgpw/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马可方案砖家新中式,东方美学的现代演绎
- 下一篇文章: 微小说君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