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209392.html

清明前后是池塘寄生虫病的好发时节,也是重要的预防控制时期;了解一些基本管理常识,有利于制订正确的防控措施,避免出现生产损失。

一、杀虫的副作用

(1)药物的毒性

水产养殖上的杀虫剂多是农药、重金属等,这些药物除了能杀寄生虫,同时它自身的毒性会影响养殖动物!例如,造成养殖动物不肯吃食、黑身黑头、溜边、兴奋、麻木、抽搐等,严重时直接毒死养殖动物!如外用阿维菌素或菊酯类药物因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匀导致死鱼、治疗孢子虫时因内服盐酸氯苯胍剂量过大或拌不匀导致鱼吃料毒死。

(2)影响养殖动物生长,增加养殖成本

杀虫后养殖动物不肯摄食、即使强喂,吃下去也影响消化吸收,饲料系数升高。频繁使用杀虫剂,鱼长得慢,花鲢生长受限。

(3)破坏水质!例如转水、倒藻(缺氧)等

是“药”三分毒,更何况是使用杀虫剂,很多塘口在使用完杀虫剂后,发生转水、倒藻等。造成水体缺氧、养殖动物中毒等综合性问题。所以,在生产上,为了减少杀虫剂的危害,建议在杀虫后,一定要注意增氧和解毒!

二、寄生虫的预防

预防是为了降低发病概率、减轻发病病情、降低发病损失!

了解虫子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并加以利用,我们就可以有效的去预防寄生虫。

(1)防虫:就是把寄生虫预防在鱼体或水环境(池塘)之外

生物防虫:河蟹、泥鳅吃孢子虫的中间寄主水蚯蚓,黄颡鱼吃锚头蚤。

化学防虫:一些化学药物的防虫。比如说争对孢子虫的杀虫剂清塘,杀灭水蚯蚓和虫卵;清塘时使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杀灭水体和泥里的虫(卵)。

物理防虫:构筑物理防线。比如进水的过滤网;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晒塘和冻塘;翻耕后用火煅烧塘泥等。

(2)抗虫:分为靠药物的抗虫和机体自身抗虫

药物抗虫:抗原虫(高锰酸钾、硫酸铜、硫酸锌、地克珠利、盐酸氯苯胍等)、抗蠕虫和寄生甲壳动物药(敌百虫、辛硫磷、甲苯咪唑、阿苯达唑、吡喹酮、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等)。

中药:使君子、南瓜子、槟榔、贯众、青蒿、常山、马齿苋、大蒜等。

提高机体免疫力

(3)抑虫:通过改良环境,使环境不适宜寄生虫大量繁殖

纤毛虫(如车轮虫、累枝虫)、孢子虫等喜欢生活在底质污染重的地方;水质清瘦的池塘易生锚头蚤。我们都知道新挖的池塘,寄生虫病害就是少,究其原因是新塘,底干净,淤泥少,不适宜寄生虫大量繁殖。改底就是改良底泥环境,提高塘底氧化性,减轻底泥变坏情况,减缓池塘底质变坏度。

经过多年实践证明,经常使用氧化型底改,能有效抑制池塘里寄生虫数量。养殖过程中发病率在降低,发病时病情也轻。

(4)驱虫:驱其离开寄主或环境

常见的方法如内服驱虫(“驱虫散”、“阿苯达唑”、“大蒜粉”、“川楝陈皮散”)、食场挂袋(挂杀虫剂)等。

(5)杀虫:就是杀死绝大部分虫子,治疗和控制寄生虫病害

杀虫要有针对性,疾病的治疗要建立在正确的诊断之上。建议大家养成勤查鱼的习惯。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先诊断鱼得了什么寄生虫病害,再根据不同杀虫剂的药理、选择适宜的杀虫剂,计算好水体大小,确定好使用量。最后在适宜的时候使用,杀虫后注意增氧和解毒。

综上所述,高密度高产追求已改变了传统的寄生虫防控手段,实际生产中应遵循以下的防治原则:

1、重视放种前池塘的清理

2、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寄生虫病害发生轻重与水体环境有极大的关联性,通过底改、稳水、调水保持良好的底部环境是减少发病的最基础工作。

3、好发季节(4-5月份、8-9月份)要注意提前预防。建议应采取以贯众、青蒿等中药加工饵料预防为主。辅以食场药物挂袋是实践验中证行之有较的办法。

4、注重保健,提高鱼体的自身抵抗力

5、查--杀虫,先查后杀,要有争对性。

总之,池塘虫是杀不尽的,通过化学药剂不是唯一手段,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才是根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xgpw/6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