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m.39.net/pf/a_4572208.html

读者受到诗词作品的感染,就可以说产生了阅读的共鸣;读者能将其共鸣在笔尖流露,就可以说其受到作品的强烈感染。一首好诗,需要好的读者。开福一中的学子们,一起读诗,一起用生花妙笔品悦诗词。

班学生是《品悦诗词》栏目的第十三期作者,在唐丹老师的指导下,五位小读者对这首诗产生了自己独特的体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读诗之旅。

(一)

《寒菊》是一首咏物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整首诗托物言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

菊花每当在百花凋谢了之后,它才会慢慢地绽放,并且开出来的花同样很艳丽,诗人在第一二句中,便是写出了菊花独特的品格,这样的一种描写,也就使得这首诗更具有张力,读来也是朗朗上口;菊花虽然开得很艳丽,可是独立于篱笆边,看上去却是又有很是孤独,但是身上的情趣,却又是从来没有改变过。人们只要一看到菊花,那就知道它与众不同,而且是在百花凋谢之后,才会尽情地绽放。

另外菊花身上的特性,那也是与众不同,虽然菊花已经是枯萎了,可是它依旧还是紧紧地抱在一起,并不会由于北风的到来,全部被吹落到地上。即使是枯萎了,那也是紧紧地在一起,并不会畏惧北风。诗人在这两句中,正是再次告诉了世人,他就是要像菊花一样,不会害怕那些北风,即使是再大的风,那也是无所畏惧。这也就是为什么,最后这两句别具一格,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菊花,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独特的才情,还有坚定的信念。

——张奕驰

(二)

这首自题《寒菊》图诗,集中表现了郑思肖的思想品格和胸怀襟抱。诗从晚香着笔: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紧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

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此中有真意”的意趣。

——班王鑫宇

(三)

郑思肖的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这首诗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班张新晨

(四)

本诗最后一句勾勒出了一幅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之图。表示出诗人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屈,不肯向元投降的决心,更是其不屈不挠,不移忠心,忠于故国的誓言。

如果我们仅仅从字面上来看的话,这就是一首很普通的咏物诗,所要赞美的就是菊花,但是我们知道了诗人创作时的背景,还有当时的心境,再来读这首诗时,那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生活在乱世,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坚持自我,可是对于诗人来说,他就可以一如往昔,并不会去想荣华富贵,只想要坚持自我,不愿望去出卖自己的灵魂,这也正是诗人最令人感动的一个地方;从而也使得这首诗,不仅很抒情,同时里面的哲理也是呼之欲出。

——班颜熙瑞

(五)

菊花、梅花、竹子、兰花,一直是文人雅士的最爱,而且它们也被人们称为“四君子花”,所代表的正是一种高尚的品格。虽然这几种植物很普通,但是它们要么傲立于寒风中,要么在百花盛开的时节绽放,成为了世间独一无二的物种。古代的文人正是看到这一点,也都希望自己可以独一无二,有着高尚的品格。特别是菊花,更是时常入诗,或者写进文章里,为此有很多的咏菊名篇流传于世。

那么众多的经典咏菊名篇中,唯有宋朝诗人郑思肖的这首《寒菊》,格调最高雅,也最有情趣,虽然只是在描写菊花,但是很显然诗人正是通过对于菊花的赞美,从而告诉了世人,一个人生活在这天地之间,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定自我,不能做墙头草。

——班郭凡臣

图文

班供稿

编辑

周小琬

审核

池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xgpw/6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