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323025.html
使君子的典故

竹篱茅舍趁溪斜,红红白白墙外花。

浪得佳名使君子,初无君子到君家。

宋·无名氏《使君子》

使君子既是南国艳花,又是儿科良药。

相传,北宋年间,潘州(今四川松潘一带)有位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医药,深受乡邻尊敬。

一日郭使君又去采药,在灌木丛中突然被一种结在藤状植物上的果实所吸引,遂摘下几粒细心观察,发现其形如山栀,但棱瓣深而两头尖;亦似诃子,但体轻而内含仁壳尝之,味甘淡气芳香。

郭使君正在深思,一位过路的樵夫告诉他,此物似球,我们称其为“留求子”无多大用处。

使君并不以为然,又摘下一些带回家中潜心研究。

过了二日,郭使君见采回来的留求子尚未干透,恐其发霉,便放在锅里炙炒。一会儿,一股芳香之气溢散出来,诱得年仅五岁的孙儿小宝也嚷着要吃,使君无奈,只得捡炒熟了的给他吃了四、五枚。

次日晨,小宝大便时,竟屙出几条蛔虫,午饭也吃得比平日香。

使君顿觉蹊跷,即想到留求子。

于是又将那炒好的留求子拿出十余枚让小宝吃。

不料未到一个时辰,只见小宝一个劲地打嗝,还伴着呕吐。

郭使君一时慌了,忙用生姜、陈皮等解毒止呕药给小宝服。

经过认真分析,方知过量。

次日,他减半给小宝吃,又顺利地屙出数条蛔虫。

此后,郭使君用留求子进行反复试验,在临床中,凡遇着源于虫、疳积的病孩,都只用留求子一味,数量视其年龄配给。

若遇体质强的儿童,就按其年龄多给一、二枚,反之酌减。

在几年的时间里,共用去留求子担余。

由于他娴熟的医道及求实的医德,把个留求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四方求医者络绎不绝,症候消除者十有八九。

郭使君也被四邻誉为“哑科(儿科)名医”,就连留求子也被乡邻以郭使君的名字而谓之。

从那以后,在民间,凡是欲给小孩驱虫,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使君子,而留求子都鲜为人知。

使君子的功效

多年来,经过历代医药学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使君子的用途更加广泛,它不但适于儿童,也适用于老年人及成人;不但驱除蛔虫、蛲虫效如桴鼓,而且对蚯蚓、蚂蝗也有较强的驱除力。

在服用方法上,《本草纲目》载“七生七煨食”,《岭南采药录》有“生食太多,令人发呃逆……一旦不止者,惟用其壳蒸水饮之,即止”的论述。

使君子始见于《南方草木状》,名“留求子”。

《开宝本草》有收载,称“使君子”。

今为常用中药。其来源于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用时剥取种子。

中医认为使君子味甘、性温,具有杀虫消积之功。

主治蛔虫腹痛、小儿疳积、乳食停滞、腹胀、泻痢等症。

用使君子煎汤频繁漱口可治虫牙疼痛;以香油送下,久而能治愈头面疮。

使君子内服时,用量15~20克煎汤,注意忌饮热茶。

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因此不宜多用。

《本草纲目》评曰:使君子“味甘气温,既能杀虫,又益脾胃,所以能敛虚热而止泻痢,为小儿诸病要药。”

《本草正义》谓:使君子“能助饮食之运化,而疏导肠中积滞,且富有脂液,所以滑利流通。”

对于其药用功效,后人总结成歌诀曰:使君甘温归胃脾,健脾养胃驱虫宜,虚热五疳虫积痛,疮癣腹胀便泻痢。

代表方剂如小儿疳积散、小儿康等。

其一,小儿疳积散。功能以杀虫消积为主。临床主治食积疳积,腹胀腹痛,面黄肌瘦,消化不良,以及蛔虫、蛲虫等症。

其二,小儿康。功能以消积杀虫为主。临床主治小儿脾胃弱,消化不良,食积停滞,腹胀肚痛及蛔虫等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xgpw/4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