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成为君子的条件,只有一个
在《论语》中,讨论君子小人的就有16句,这给中国人一个不太好的印象,好像儒家对君子的要求很多,很麻烦。其实,用儒家的标准做君子,只有一个终极条件,就是真诚。 先有“儒”,再有“儒家”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在孔子之前即有“儒”的说法。 《周礼·司徒》中说:“师以德行教民,儒以六艺教民。”古代由“师”与“儒”负责教化百姓,“师”负责教百姓德行,使之行善避恶;“儒”负责教百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生活技能。儒者在古代是具有专业能力的人,称为“术士”。 所有中国读书人所学习的古代经典主要是由儒家编订的。如五经(诗、书、礼、乐、易),其中《乐经》早已失传,只留下一些零星的资料。 孔子将“儒”加以改造,不再限于传授百姓基本的技能,而是将“儒”变成不断学习上进、有明确目标,并期望达成社会改造的效果,个人修养的明确目标即是成为“君子”。 君子是儒家做人的标准 “君子”的说法由来已久,一般称为“君之子”,代表有身份的贵族阶层,将来可在政治上承担治理百姓的责任。儒家把“君子”当作理想人格的典范,君子就是德行表现非常理想的人。 儒家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士心”为志,“士”即读书人,读书人立志的目标是要成为君子。 《论语》中“君子”一词都可理解为“立志成为君子的人”。俗语说:“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君子立定确定不移的目标,并为之终身奋斗;小人每天立志,无非琐碎之事,且大多无法做到。 怎样判断一个人算不算儒家,可分内、外两方面来看。外在表现有三,从过去,现在,未来着手;内在思想也有三点基本主张。 外在表现的三个特色 一、尊重传统,代表对“过去”的肯定。 儒家学者一定熟读古代经典,并对某一经典深入研究。古代设五经博士,自汉代以来,想要做官必须熟悉某一种经典。 二、关怀社会,代表对“现在”负责。 儒家没有关起门的圣人,不论何朝何代,治世还是乱世,儒家学者不会离群索居,一定要打开门与人互动。因为儒家对“善”的界定是:善是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我要修养自己,完成向善的人性,就要投入人群社会,承担社会责任。 三、重视教育,代表对“未来”的初期白癜风治的好吗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术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xgpw/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论君子一百年行大学之道,成君子之
- 下一篇文章: 传统中药每日一识使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