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艳花使君子
SHI 使 JUN 君 ZI 子 .10.16 郭使君获留求子,两广四川主产此。 多食呃逆壳可解,健胃补脾蛔蛲死。 闽台七夕驱虫节,医灵真人后世师。 使君子shijunzi 史君子、留求子、五棱子、山羊屎、冬君子。 QuisqualisFructus 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成熟果实。 生于平原灌木丛或路旁。亦有栽培。分布于四川、广东、广西等地。 植物形态 攀援状灌木。高2~8米。幼株被黄褐色短柔毛。单叶对生,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叶柄长5~15毫米,下部有关节,叶落后关节以下部分成为棘刺状。穗状花序顶生,直立或下垂,每花具1苞片,披针形或线形,早落;萼筒细管状,花瓣5,长圆形或倒卵形,基部宽楔形,与萼齿互生,初为白色,后渐转为紫红色;雄蕊10枚,2轮,上轮5枚露于花冠之外;雌蕊1枚,子房下位,圆柱状纺锤形,有5纵棱,1室,具柔毛及腺毛,花柱丝状,细长,外露,下部与萼筒合生,柱头短。果实橄榄状,长2.5~4厘米,直径1.5~1.8厘米,黑紫褐色或深棕色,有5纵棱,种子1。花期5~9月,果期6~10月。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药材历史考证 使君子,原名留求子。早在植物学专著《南方草木状》已有收载。使君子一名的始载本草《开宝本草》曰:“生交、广等州,形如栀子,棱瓣深而两头尖,亦似柯梨勒而轻。俗传始因潘州郭使君疗小儿多是独用此物,后来医家因号为使君子也。”《本草图经》曰:“今岭南州郡皆有之,生山野中及水岸。其叶青如两指头,长二寸。其茎作藤,如手指。三月生花,淡红色,久乃深红,有五瓣。七八月结子如拇指,长一寸许,大类栀子而有五棱。其壳青黑色,内有仁白色,七月采实。”李时珍曰:“原出海南、交趾。今闽之邵武,蜀之眉州,皆栽种之,亦易生。其藤如葛,绕树而上。叶青如五加叶。五月开花,一簇一二十葩,红色,轻盈如海棠。其实长寸许,五瓣合成,有棱,先时半黄,老则紫黑。其中仁长如榧仁,色味如栗,久则油黑,不可用。”根据以上文献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使君子相符。 采收加工 于秋季果皮变紫黑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烘干。 药材性状 椭圆形或卵圆形,具5条纵棱,偶有4~9棱,长2.5~4厘米,直径约2厘米。表面黑褐色至紫黑色,平滑,微具光泽。顶端狭尖,基部钝圆,有明显圆形的果梗痕。质坚硬,横切面多呈五角星形,棱角处壳较厚,中间呈类圆形空腔。种子椭圆形或纺锤形,长约2厘米,直径约1厘米;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多数纵皱纹;种皮薄,易剥离;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断面有裂纹。气微香,味微甜。 使君子 性味归经 性温,味甘。归脾经、胃经。 功效作用 杀虫消积。属驱虫药。 临床应用 用量9~12克,捣碎入煎剂;使君子仁6~9克,多入丸散用或单用,作1~2次分服。用治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服药时忌饮浓茶。 药理研究 有小毒,可引起呃逆和呕吐或致泻。药理实验表明,水浸剂或乙醇浸剂在体外对猪蛔虫有麻痹作用。水浸剂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种子含使君子酸钾、使君子氨酸、胡芦巴碱、1-脯氨酸、1-天冬素、有机酸、脂肪油、白桦脂酸、硬脂酸、油酸、甘露醇、没食子酸等。 使用禁忌 服药时忌饮热茶,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 配 伍 药 方 ①治大人小儿腹内有虫:使君子(去壳)3克,槟榔3克,雄黄1.5克。上为末。大人每服3克,苦楝根煎汤下。下虫散) ②治小儿痞块,腹大,肌瘦面黄,渐成疳疾:使君子仁9克,木鳖子仁15克,为末,水丸,龙眼大。每以一丸,用鸡子一个破顶,入药在内、饭上蒸熟,空心食之。(《简便单方》) ③治小儿虚肿,头面、阴囊俱浮:使君子(去壳)30克为末。每食后米汤服3克。(《简便方》) ④治头疮久不瘥:使君子烧令焦,上锡罗为末,以生油调涂之。(《圣惠方》) ⑤治虫牙疼痛:使君子煎汤,频漱。(《濒湖集简方》) 传说轶事 ①北宋年间四川潘州(今松潘一带)有位叫郭使君的先生,常年在山上采药。一次见有一种花开时色味奇特,问山民。山民告之日,其子叫留求子,但无大用。郭氏采回家,恐发霉而炙炒,芳香四溢。五岁的孩子要吃,郭无奈而给了四五枚尝食。次日晨,见其孩子便出几条蛔虫,且午饭吃得香。郭又给十余枚,食后不到一个时辰,孩子呃而呕,郭用陈皮、生姜而止。次日又给孩子五枚,当晚又便出十数条蛔虫。郭用此方治好了很多有蛔虫病的小儿。郭君子因此也被誉为“哑科名医”,留求子也用使君子的名字代替。 ②有一个关于使君子的传说适合三国时期的刘备有关的。 据说,刘备的儿子刘禅得了一种怪病,面黄肌瘦,浑身无力,肚子很胀,经常的哭闹。一天,刘禅去野外玩耍,回来的时候却又吐又泻,并且只喊痛,刘备就问刘禅身边的士兵究竟发生了什么。其中一个士兵战战兢兢的说:“小公子看见一种野果,非要采摘,就让他拿着几颗玩儿,谁知……”,刘备一听,认为是中毒了,就去找医生。 之后,刘禅拉下了许多的蛔虫和其他的杂质,便不再哭闹了,还说肚子饿,吃过稀粥之后,又拉了些蛔虫,便安静了下来。 后来刘禅的身体渐渐好起来了,刘备认为是野果子救了他的命,便采集这些野果制成药粉,医治怪病。 后来,人们认为这野果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最先尝的是刘使君的公子,就叫它使君子。 ③唐代诗人林杰曾诗云: 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我国台湾民间七夕的驱虫保健习俗十分热闹有趣。相传北宋景祐元年(公元年),闽南一带瘟疫流行,疫区人亡田荒。名医“保生大帝”吴本(公元-年)带徒弟四处采药救治,大小孩面黄肌瘦,患有虫病,倡导大家七夕吃使君子和石榴。七夕是石榴采摘季节,大家遵嘱去做,相沿成习。故闽台每到这一天,家家用使君子煮鸡蛋,瘦肉、螃蟹作为晚餐,饭后吃石榴,二者有驱虫作用。闽台人为感念吴本的高尚品德和高超医术尊为“医灵真人”,明成祖追封为“万寿无极保生大帝”。闽台直到今天仍沿袭七夕吃使君子、石榴的保健习惯。 上下滑动以查看 宋代无名氏有一首诗《风棱御史》云: 竹篱茅舍趁溪斜, 白白红红墙外花。 浪得佳名使君子, 初无君子到君家。 END 图文来源网络编辑:陈温柔 感谢观看,记得点击右下方“在看”哦中科白癜风微博白癫疯不治有危险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xgpw/3853.html
- 上一篇文章: 身边常见中草药图片大全,造福人类
- 下一篇文章: 一碗ldquo人参根根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