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驱虫药止血药
多年从事中医专业实践的乡村医生和诊所医生,和合法行医就差了一个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您,和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就差一个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巩固。中医确有专长最大免费学习带领学习平台(周一---周五晚上8点在群内免费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想学习的中医朋友加潘老师
杀虫消积。 蛔虫病,蛲虫病;小儿疳积。 煎服,9~12g,捣碎;取仁炒香嚼服,6~9g。小儿每岁1~1.5粒,1日总量不超过20粒。空腹服用,每日1次,连用3日。 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若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当忌饮茶。 2.苦楝皮 杀虫,疗癣。 煎服,干品4.5~9g,鲜品15~30g。外用适量。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久服用。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需文火久煎。 3.槟榔 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1)肠道寄生虫病。能杀绦虫、蛔虫、蛲虫、钩虫、姜片虫等肠道寄生虫,并有泻下之功,有助于驱除虫体。对绦虫疗效最佳。 (2)食积气滞,泻痢后重。 (3)水肿,脚气肿痛。 (4)疟疾。 煎服,3~10g。驱杀绦虫、姜片虫30~60g。生用力佳,炒用力缓,鲜者优于陈久者。 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忌用;孕妇慎用。 止血药 概述 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止血不留瘀”,这是运用止血药必须始终注意的问题。而凉血止血药与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敛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候。 凉血止血药 1.小蓟 甘、苦,凉。归心、肝经。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1)血热出血证。尤善治尿血、血淋。 (2)热毒痈肿。 2.大蓟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血热出血证;热毒痈肿。 3.地榆 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1)血热出血证。尤宜下焦血热的便血、痔血等。 (2)烫伤、湿疹、疮疡痈肿。为治烫伤要药。 4.槐花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血热出血证;目赤,头痛。 5.侧柏叶 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血热出血证;肺热咳嗽;脱发,须发早白。 6.白茅根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血热出血证;水肿,热淋,黄疸;胃热呕吐,肺热咳嗽。 化瘀止血药 1.三七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1)出血证。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之特点。 (2)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为伤科要药。 此外,有补虚强壮的作用,民间治虚损劳伤。 多研末吞服,1~1.5g;煎服,3~10g;亦可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孕妇慎用。 2.茜草 苦,寒。归肝经。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1)出血证。对血热夹瘀的各种出血证尤宜。 (2)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为妇科调经要药。 3.蒲黄 功效】止血,化瘀,利尿。 出血证;瘀血痛证;血淋尿血。 煎服,3~10g,包煎。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孕妇慎用。 收敛止血药 1.白及 苦、甘、涩,寒。归肺、胃、肝经。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1)出血证。为收敛止血要药。多用于肺、胃出血证。 (2)痈肿疮疡,手足皲裂,水火烫伤。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2.仙鹤草 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 3.血余炭 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温经止血药 艾叶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1)出血证。虚寒性出血,尤宜于崩漏。 (2)月经不调、痛经。尤善于调经,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要药。 (3)胎动不安。为妇科安胎要药。 此外,将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炷等,熏灸体表穴位,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 1.可直接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申请开设中医诊所; 2.可在医疗机构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3.可入职医疗机构工作; 4.合法行医,成为合法中医的证明; 5.无中医学历,满5年就可以直接申请参加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考试。 1.年没有医师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将被淘汰; 2.依据最近相关法规,无证书,将禁止开办以治疗为目的的所有中医相关活动。 中医潘老师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xgpw/3656.html
- 上一篇文章: 健康课堂怎么才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罗麦
- 下一篇文章: 收藏史上最全中草药图谱附主治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