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花小记

秦淮桑

春深夏迟,庭院空寂。日光破云而出,树影迷离,摇曳满地。藤椅边落着蒲葵扇一把,人在梦中小憩。微风拂拂,滕花悠悠落了,阶前、身畔、茶盏、梦中……天晴看蔷薇,虽烂漫可喜,终究少一分灵气。天雨看蔷薇,是娇滴滴笼着轻愁的,很幽娴的样子。路过人家墙头的一架蔷薇,脚步便顿住了。仰头看花,水珠盈盈,“滴答滴答”地落,在额头,在眉梢,在唇角,清清凉凉。蔷薇,是很美的中国意象,不用入画,单是念着,已觉心动。书上说野蔷薇:“叶细长而花小,其本多刺,蔓生篱落间。花有洁白、粉红二色,皆单瓣,不慎可观,但最香甜。”初识野蔷薇,是在河边。早晨,与姐姐提了衣物去洗,挽起裤腿,赤足踏进水里,沙子粗粝,有些硌脚。河水澄明,清可见底,鱼儿嬉游其间,身子细长,总能灵巧地绕过你的手指游到另一边,轻易抓不住。正值夏月,炎风扑面,河水却冰冰凉凉。岸边夏木青葱,野藤葳蕤,白瓣子的花儿无声无息地开着,青郁郁的藤蔓上面好似披了薄雪。我小心避开藤蔓上的刺,摘来一朵,浮在水面,看它如雪片般飘啊飘,又沿着岸边追了一段,直至它被横在水里的枯竹枝拦住,才伸手拨开竹枝,任它被水流带走,也不觉得惋惜。后来知道那是野蔷薇,一身雪白,不染人间半点尘埃,倒像武侠小说里的翩翩少年,眉目清冽,胸怀坦荡,于这人世功名利禄并不挂心,居隐山中,门前流水,屋后清风竹篱绕藤花,闲来抚琴、读书、饮酒、品茗,也醉也醒,也痴也狂,喜爱独处甚于交游,痴迷山水甚于古物,始终一身清白风骨,一身磊落意气。难怪它又叫做“雪客”。野有葛藤,缘木而上,叶大如手掌,花紫红色,蝶形,虽艳而不俗,颇有清风澹淡之致。郊行见葛,如渴倦时遇了清风流泉,忽的让人眼前一亮。尽管它并不娇俏,也不风雅,只是懒懒地缠挂着路旁的小灌木,散散淡淡开出一簇两簇花,见有人来,也不言笑,仿佛它一直这样安静。“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生长在《诗经》里的葛,藤皮可用于织布,纹理细密者为絺,粗朴者为绤。倘若生活在那个遥远的年代,要采了白菊花,一簸箕一簸箕晒干,填进绤做的枕套里,做菊花枕,夜间枕着睡觉,香气幽幽复悠悠,缠着我的眉目、鼻尖,若隐若现,若有若无,该是何等惬意。“叶青似五加叶,三月开花五出,一簇一二十葩,初淡红,久则深红,色轻盈若海棠。作架植之,蔓延似锦。”说的是使君子。使君子花形平常,不耐细看,胜在颜色轻艳,红白可爱,兼之花繁叶茂,生趣盎然,令人由心生出“蔓延似锦”之想。五月从使君子藤架下走过,脚步轻且慢,凉风、日影、花香色都落人身上来,一时恍惚迷离,真想和衣卧倒在藤花廊下,做个和夏天有关的梦。不识荼蘼,无话可说。六月天,逛了翠湖,徐行至圆通寺,忽遇大雨,匆忙跑到檐下避着,石阶前有人晒了一簸箕豆荚,被雨水打湿了,顺手便将簸箕端到檐下,以免雨水淋坏那些豆荚。隔着茫茫烟水,一眼瞥见不远处的假山前长着一株金银花,藤叶苍翠,花长寸许,一蒂二花,黄白相间,清幽可爱。因为离得远,不曾闻到金银花的香味,但知道那浅淡的芳香全都消融在雨声中了。我看着雨,身上有些冷,可是一点儿不觉得恼人,左右无事可做,雨下多久,我便等多久。后来,离开昆明很多日子了,我依然记得圆通寺,记得阶前的豆荚,记得金银花,也记得突如其来的那场雨。“旅次宿舍晨醒来,蚊帐隔看牵牛花。”这样的俳句,太直白了啊,不够含蓄,也不够隽美,可是读着清淡有味,像农家菜里的清炒丝瓜、小葱拌豆腐,做法平平常常,所需调料也不过油盐,却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食物的本味,入口鲜美,不会让人觉得腻味。旅次寂寥,只有独自远行的人才能深有体会吧。晨光中醒来,日色堪堪移上窗台,牵牛花悄然绽放,透过蚊帐,落入眸中的那抹蓝,柔软得像绸子。我无端觉得,井上士郎旅次所见的牵牛花是蓝色的。因为蓝,最为干净,也最为温软,容易引起人的遐思与乡愁。

嗨,你喜欢哪一则

秦淮桑









































白癜风有啥外用药
偏方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xgpw/3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