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立冬为十月节,冬为终,万物收藏。冬字上面是终,下面是冻,因冻藏而终。但终即始,所以,初冬十月又称“阳月”。古人思维,此月始,阳气相应潜藏,听任阴气在地表肆虐,冰雪盛行,但是正是在阴的消耗中,纯阳安静长养,一岁终而一岁始。而在气象学中说到,立冬时节,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到:“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立冬”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这样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在这个节气中,水已经能结成了冰,土地也开始冻结,而“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不无例外,古代到立冬这天,皇帝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礼。立冬要迎冬,祭以北郊,迎北方黑帝颛顼与辅佐他的水行之神玄冥。颛顼是五帝之一,号高阳氏,是水德之帝,其德专一而静正,冬才得以闭藏。玄冥是辅佐他的太阴水神,李白曾这么说过,不周来风,玄冥掌雪,玄远而为幽寂。

立冬起源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

在汉族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后来,立冬习俗有的改了,也有沿袭至今的。卜岁霞浦叫“问苗”,这天农民相率到龙首山的舍人宫田祖前卜问来年的丰歉,举行丰收联欢晚宴,有些乡村演戏谢神庆丰收。

立冬习俗

吃饺子

古代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在北方,立冬吃饺子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习惯。饺子有“交子之时”的意思,立冬吃饺子表示秋冬季节的交替。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饺子跟耳朵长得很像,因此立冬吃饺子,是提醒亲人,冬天天凉,要注意耳朵的保暖。

食甘蔗

南方的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劳累过度或饥饿头晕的人,只要吃上两节甘蔗就会使精神重新振作起来。

烤红薯

红薯经储存入冬,则淀粉转化为糖,甜度增大,烤食远远即可闻到烤红薯的焦香。红薯性平,味甘,健脾益气,益肾强腰,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过度肥胖等。关于红薯,还有这样一则趣闻:

据传,乾隆在晚年曾患有老年性便秘,太医们千方百计地为他治疗,但总是疗效欠佳。一天,他散步路过御膳房,一股甜香气味迎面扑来,十分诱人。乾隆走进去问:“是何种佳肴如此之香?”正在烤红薯的一个太监见是皇上,忙叩头道:“启禀万岁,这是烤红薯的气味。”并顺手呈上了一块烤好的红薯。乾隆从太监手里接过烤红薯,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完后连声道:“好吃!好吃!”此后,乾隆皇帝天天都要吃烤红薯。不久,他久治不愈的便秘也不药而愈了,精神也好多了。乾隆皇帝对此十分高兴,便顺口夸赞说:“好个红薯!功胜人参!”从此,红薯又得了个“土人参”的美称。

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这是北京的叫法,以前北平城里卖糖葫芦,除了摆摊,还有专门走街串胡同的,或提着篮子,或扛着稻草扎的签筒,一路走一路吆喝。冰糖葫芦所用的果子,传统的自然以山楂为主,后来却也有山药、葡萄、橘瓣、荸荠等。

立冬风物

小阳春

立冬至小雪,北方正是孟冬之月,但在南方,却会呈现出春三月的温暖天气,俗称“小阳春”,一些植物会二度开花。

如《红楼梦》第九十四回中贾母所说:“这(海棠)花儿应在三月里开的,如今虽是十一月,因节气迟,还算十月,应着小阳春的天气,这花开因为和暖是有的。”这时人们喜欢到户外赏花,饱览这秋冬之际的奇妙“春色”。

芙蓉花

芙蓉花,学名木芙蓉。原产于我国黄河流域及华东、华南各地,有三千多年栽种历史。自古以来多在庭园栽植。晚秋前后花期才结束,被称为“拒霜花”。清晨初开时为白色或粉红色,后逐渐变为深红。

立冬摄生

入冬养藏

“冬之三月,乾坤气闭,万物伏藏,君子戒谨,节嗜欲,止声色,以待阴阳之定。”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黄帝内经·

商务合作:(







































口碑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xgls/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