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城一75岁老人家中ldquo侍养
柠檬草。 含羞草。 吉祥草,也叫观音草。 虽然有些埋怨,没事的时候彭奶奶会整理药材。 胡老做的自学笔记,大大小小有十几本。 胡老栽培的药草。 《本草纲目》。 这就是75岁的胡老。 本报讯(文/晚报记者罗宇雯图/晚报记者罗盟)有人养花养草是为了怡情养性,他种花种草是为了研究药草。在衡阳电厂,记者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位老人胡恩诚,衡阳电厂的退休老员工,今年75岁,侍弄药草20多年,屋前屋后种了多味药草。 “从(衡阳电厂)大门进入,往左,纵深向里,走到没有路的地方就是胡老的家,很简单。”电话里朋友如此介绍。 于是,在初冬的午后,记者沿着静谧的衡阳电厂厂区大道,纵深向里,寻觅胡老的住址,水泥路走完了,换上石子路,然后走到尽头,几乎快到湘江边,显然没路了。 “在这里!”正在纠结之际,一个老年人的声音在左侧的小土坡上响起,侧头一看,是一位穿着黑色西装,戴着一顶黑色网格帽的人,身形较瘦削。这是75岁的老人?如果不是黑白相间的长胡须作证,记者都快怀疑自己的眼睛了。 的确,这就是胡恩诚老人。 距离胡老的住房还有小段土坡,虽然已入冬,路两旁“杂草”依然绿意葱茏。“这是姜黄,可以驱寒,那是使君子,国家保护级的被子植物,白花丹、石猴子、吉祥草”胡老一一介绍,记者眼中的“杂草”原来都是有来头的药草。 在胡老眼中,这些都是“宝贝”,安仁的姜黄、海南的柠檬草、九嶷山的使君子就连常见的金银花竟来自广州,不是本土所产。 胡老指着一棵大树下的植物介绍,“湘西的墙头草”。那是在上世纪衡阳电厂支援湘西建电厂时,从湘西带回来的。当时,一位当地人受伤流血不止,第二天却又正常来工地工作,衡阳人责怪他“不要命了”。当地人笑笑说,“我们有保命草(指墙头草),这点伤不碍事”。回衡阳时,胡老和同伴就把“墙头草”移栽回来种植。 关于“墙头草”还有一段故事,据说是在很久以前,一名土匪被官兵追赶,靠一位农夫的庇护躲过追捕,临走时,土匪无以回报,说,“要是身上带银子了,一定以百两银子为谢,不过我告诉你一株草,保你衣食无忧。”然后,土匪就教农夫认“墙头草”,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养家糊口。 胡老爱好种药草,年轻时在文革时期就利用时间看医书,上世纪六十年代,胡老跑到浙江购买了全套《本草纲目》,其后又自学了《中药大辞典》,了解兽医、解剖学、实用内科学、方剂学等多方面知识。 记者看到胡老精心撰写的自学笔记本,上面工工整整誊写了多种药草的名称、别名、英文翻译、生长情况、性能、用法等,并且配有自己的手绘图,用铅笔或圆珠笔画的手绘图虚实分明,立体感强。胡老笑言自己的绘画功夫比李时珍好。 年退休后,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种植、栽培、研究中草药上。老伴彭奶奶略带埋怨说,“他就扎在书里和花花草草里,不做一分钱家务事的。”前前后后20多年,胡老在屋前屋后都种上了各种药草,“保守估计大概多种吧。” “学了总比不学好,多学一点也不差。”胡老坦言自己学医书,种花草起初并没有特别的目的,仅仅只是一种爱好,“要是再年轻几十岁,也许可以攻克一些医学难题。”胡老透露,目前他正在进行一些医学尝试。 严正声明 出品:衡阳晚报·衡阳全搜索网 版权:归衡阳晚报·衡阳全搜索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带上原文链接,违者将有99.%的机会,收到我们的律师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xgls/8148.html
- 上一篇文章: 向阳生长逐梦前行果洛人民心连心果洛
- 下一篇文章: 冯媛媛金瓶梅对西厢记的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