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此擎瓯处,藤花落槛轻
《与茶说》的读书笔记 作者:半枝半影 阅读时间:-3-14 读后小感: 为了写一篇推文而看的一本书,整体看下来还是很舒服。茶文化蕴涵的东西很多,只看一本书是能了解的只是只言片语。但是茶已在我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每天回到办公室第一时间就是泡一杯茶,在温热的茶水中开始忙碌的工作。以前比较喜欢绿茶,现在反而更喜欢红茶,那种陈香的口感,可以温润人心,在一本书里细感茶的魅力。 书中摘录: 所谓“文化”和“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就是将美好的事物在时光缓缓沉淀积累、将动人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慢慢铺展开来的过程吗? 郑遨的诗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央。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写茶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鲁迅: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 茶在茶汤中舒展身姿,呈现出植物的本来面目,茶汤也不复抹饽和云雾的掩映,以清澈的质地与色泽示人。 简单地用真或美或自然来定义这种文化精神未免太肤浅,定义茶文化也如此。在本质上,它是一泉活水,一方云天,一片广袤而丰盛的大地,所有的美与真与自然,都能够在其中恣意长大,生生不息。 饮茶歌皎然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北苑十咏》试茶 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 雪冻作成化,云间未垂缕。 愿尔池中波,去作人间雨。 而中国茶从来都不是唯有“清虚”这一道,而是与自然、与万物、与现世万物更为紧密的联系。 真正懂茶之人、品茶之道,更多的在于心情境界,“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牗,乃与客清谈欵话,探玄虚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心。 要相信,你我于生活的夹缝中,透一口气,放松片刻心情,喝一泡茶的时候,我们所拥有的,也是这样的瞬间。而这样的瞬间也将烙印在我们的人生中,纵然微不足道,却也熠熠发光。 好茶不语,自行散发清香。 七碗茶歌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馀。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茶香总是与自甘寂寞的心灵相伴,躁动的灵魂难以感悟茶的美好。 记此擎瓯处,藤花落槛轻。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喝到一泡好茶,总会想起同样爱茶的朋友,希望他们也在此时、此地,与自己共品,因为纵然寄去同样的茶叶,但是寄不去同样的水、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时节,寄不去此时此刻自己手中的这一杯茶。 在人生和世事的夹缝中,吐一口气,放松片刻,喝一盏茶。何其清凉,浸润人心。 汲一瓮带着落花芬芳的好水,在闲庭绿荫下煮一泡新茶。 汪士慎《武夷三味》 初尝香味烈,再啜有余清。 烦热胸中遣,凉芳舌上生。 严如对廉介,肃若见倾城。 记此擎瓯处,藤花落槛轻。 这是品一款好茶的味觉经历,但又何不是人生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从“香味烈”到“有余清”,经历胸中的“烦热”,感受过舌尖上的“凉芳”,学会了克制,懂得了敬畏,最终回归自然平和,举重若轻,一如袅袅升起的茶烟,一如缓缓飘落的花瓣。 宋人苏轼有词:“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对花啜茶,以花入茶 甘入喉,静入心脾,清入骨,除了茶香无以名之的世上最香的香。 年少的我,喜欢一切干净、清澈、透亮而张扬的味道,所以特别喜欢清香铁观音的高香远扬,却还不太能领略传统乌龙的内敛平稳、岩茶的棱角峥嵘、生普的斑驳锋锐、熟普的黏厚醇滑、黑茶的焦香和焙火铁观音的烟火气。 但是到了现在,因为各种机缘,这些味道一一进入我的生活,有些消失了,更多的留了下来,慢慢浸润、沉淀,还有些甚至成为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含混中品出了丰富,从凝滞中品出了厚重,从纷繁中品出了和谐,从生硬中品出了风骨,所以经常把遇到的好茶与朋友们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xgls/7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长者风采科考之奇在版纳
- 下一篇文章: 青山阙处是吾家南山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