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花草记DAY13竹子的传说
作者:艾米坐标:伦敦职业:医美行业披着营销皮的万金油自我介绍:努力接地气前言在我们的双城花草记里,「竹子」是「鸢尾」之后又一个典型的「日常与传说隔着半个地球」的话题。有时也不简单是生活的地域变化了,更多是生活的语境变化了。但「半个地球」或许真的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切口,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生,回望自我。后续我们应该会再特地写一个「半个地球」系列,希望更到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加入我们一起,不管你在天涯或海角。~bySandra「他们告诉我,小时候若是哪个小朋友有一根竹竿做的钓鱼竿,那简直是人人羡慕的对象!竹子纤长能弯又不易折,用来做鱼竿特别好,但就是太难得又贵。」正文01竹子我们都太熟悉了,至于我对它早已熟视无睹小时候夏天睡的竹席,外婆用的竹匾竹篮,晾衣服的竹竿和“丫杈头”,当然还有早春炖的“腌笃鲜”,以及同时拥有美食版本和动作版本的“竹笋拷肉”……我也记得公园绿地和浙江峡谷里的潇潇竹子和四君子的梅兰竹菊。竹子在我们的文化和生活里,落下了如此深的印记,以至于我对它早已熟视无睹。后来在伦敦定居,租住屋子的房东是对香港夫妻,他们在花园里种了两棵竹子。我搬进去的时候,也把竹子继承了下来。然而毕竟不是土生土长,又是种在花盆里,有段时间太忙没好好照看,就死了一棵。剩下的那棵,即使之后努力照料,也总是相当萎靡。而细长挺直的竹枝,也总被攀爬类的野草纠缠。每每去清理,心里总默默对它说:水土不服,难为你了。02清秀氤氲的江南与竹渐远,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又突然好像回到故乡在异国逐渐认识了他乡的植物,而那里阳光下的森林城堡或绿野农舍,色彩饱和度是如此之高,总不由觉得眼前所见像是幅油画。就这样,清秀氤氲的江南与竹,渐渐成了记忆里的底色而变得久远。两年前的冬天,和东欧的朋友一家去了法属马提尼克岛。岛上有座叫巴拉塔花园(JardindeBalata)的私人植物园,种植着三千多种世界各地的热带植物,包括三百多种棕榈树。据说园主Jean-PhilippeThoze是植物学家、景观设计师和诗人。植物园建在他祖父母的老房周围,年开始对外开放。那些热烈奇异的花草树木,对我们来说像是走进了自然纪录片的现场。我们走在奇花异草间,看着远处被雨林遮盖的火山,转角穿过群鱼游窜的莲花池,便进入了一片竹林。瞬间我有种时空错乱位移回江南的感觉。我转头看着身边的东欧朋友们,他们脸上是遮不住的惊叹,沿着节节攀高的竹枝抬头仰望,不停地拍照。其中一位姑娘兴奋地转过头来对我说:我之前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成丛的竹子聚集生长!我很疑惑,竹子有那么传奇吗?我对他们说,我觉得自己好像回到故乡了,竹子对中国人来说真的是太平常了啊。他们告诉我,小时候若是哪个小朋友有一根竹竿做的钓鱼竿,那简直是人人羡慕的对象!竹子纤长能弯又不易折,用来做鱼竿特别好,但就是太难得又贵。他们能遇到真实的竹子已不常见,更不要说成片的竹林了,那简直就是《卧虎藏龙》般的传说。我突然就明白了——这就好像是我第一次在他们熟悉的森林里采到蘑菇而终于把童话与现实连在一起一样,只是这次一切倒转了过来。你看,传说与日常,真的还就隔了半个地球的距离。 (盗个朋友图。岛上植物园的竹子我都没拍照) 后记关于「日常与传说隔着半个地球”」,你有什么想说的,想分享的故事,欢迎后台留言给我们。一定安排。~bySandra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xgls/6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古建筑的精美构件墀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