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涩药middot敛肺涩肠药之诃子
温馨提示 本栏目意在为大家介绍中草药的基础常识,让大家对它们有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好在看到医生开的方子或者选购中成药时,对其中的各种药物的性味功效做到心中有数,而并不是让大家粗浅地看一遍之后就自己开方子抓药!很多药材有一定的毒性,需要有经验的大夫将药材合理地配伍或炮制后方可使用或避开不用。因此,大家切勿自己胡乱用药,身体需要的时候,一定要请专业医生辨证开方! 收涩药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各种滑脱病证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固涩药。 本类药物味多酸涩,性温或平,主入肺、脾、肾、大肠经。具有收敛固涩之功,以敛耗散、固滑脱,即陈藏器所谓“涩可固脱”,李时珍所谓“脱则故而不收,故用酸涩药,以敛其耗散”之意。本类药物分别具有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收敛止血、收涩止带等作用。 收涩药主要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固、脏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盗汗、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不止、带下不止等滑脱不禁的病证。 滑脱病证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故应用收涩药治疗乃属于治病之标,因此临床应用本类药时,须与相应的补益药配伍,以标本兼顾。总之,应根据具体证候,寻求根本,适当配伍,标本兼治,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收涩药性涩敛邪,故凡表邪未解,湿热所致之泻痢、带下,血热出血,以及郁热未清者,均不宜用,误用有“闭门留寇”之弊。但某些收涩药除收涩作用之外,兼有清湿热、解毒等功效,则又当分别对待。 收涩药根据其药性及临床应用的不同,可分为固表止汗药、敛肺涩肠药、固精缩尿止带药三类。但某些药物具有多种功用,临床应用应全面考虑。 敛肺涩肠药 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肺经或大肠经。分别具有敛肺止咳喘、涩肠止泻痢作用。前者主要用于肺虚喘咳,久治不愈或肺肾两虚,摄纳无权的虚喘证;后者用于大肠虚寒不能固摄或脾肾虚寒所致的久泻、久痢。 本类药物治久咳虚喘者,如为肺虚,则加补肺益气药;如为肾虚,则加补肾纳气药同用。治久泻、久痢兼脾肾阳虚者,则配温补脾肾药;若兼气虚下陷者,则宜配补气升提药;若兼脾胃气虚者,则配补益脾胃药。 本类药酸涩收敛。属敛肺止咳之品,对痰多壅肺所致的咳喘不宜用;属涩肠止泻之品,对泻痢初起,邪气方盛,或伤食腹泻者不宜用。 诃(hē)子 出自《药性论》。 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或绒毛诃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本品气微,味酸涩后甜。以表面黄棕色,微皱,有光泽,肉厚者为佳。生用或煨用。若用果肉,则去核。 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 1.久泻久痢,便血脱肛 本品味酸涩性收敛,入大肠经,善于涩肠止泻,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本品酸涩之性,可涩肠固脱,涩肠止血。 2.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 本品酸涩而苦,既能敛肺下气止咳,又能清肺利咽开音,为治失音之要药。 煎服,3~10g。涩肠止泻宜煨用,敛肺清热、利咽开音宜生用。 凡外有表邪、内有湿热积滞者忌用。 8岁 封面 云少 编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xgls/4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使君子原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