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成药小儿胃肠类
小儿胃肠类中成药 化积口服液 鸡内金(炒)、三棱(醋制)、莪术(醋制)槟榔、雷丸、茯苓(去皮)、海螵蛸、红花、鹤虱、使君子仁。 健脾导滞,化积除疳。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疳积,症见面黄肌瘦、腹胀腹痛、厌食或食欲不振、大便失调。 口服,周岁以内幼儿,每次5毫升,每日2次;二岁至五岁以内儿童,每次10毫升,每日2次;五岁以上儿童,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启脾口服液 人参、白术、甘草、陈皮、茯苓、山药、莲子、山楂、泽泻、麦芽、六神曲。 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 口服,每次10ml,一日2~3次,三周岁以内儿童酌减。 小儿厌食口服液 人参、山药、白术(焦)、山楂(焦)、槟榔、干姜、胡黄连、砂仁。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适用于小儿脾虚厌食,乳食停滞,面色少华,脘腹时痛等症。 口服,1岁以下,每日10ml(1支),分两次服;1~3岁,一次10ml(1支),一日两次;3~7岁,一次10ml(1支),一日三支;8~14岁,一次20ml(2支),一日两次;十日为一疗程。 如有轻微沉淀,服前摇均,不影响疗效。 小儿腹泻宁 党参g白术g茯苓g葛根g甘草50g广藿香50g木香50g。 补气健脾,和胃生津。用于小儿腹泻呕吐,口渴,消化不良,消瘦倦怠。 口服,10岁以上儿童一次10毫升,一日2次,10岁以下儿童酌减。 呕吐腹泻后舌红口渴,小便短赤者慎用。 小儿吐泻宁 广藿香、姜半夏、陈皮、白术(炒)、茯苓、厚朴(姜制)、甘草。 理气和中,健脾化湿。用于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腹胀、不思饮食等。 温开水调服。周岁以内,每次服1/5-1/3包;1至3岁每次服1/3-1/2包;3至6岁每次服1/2-1包,一日3次。 宝儿康糖浆 太子参55g,茯苓48g,薏苡仁41g,白术(炒)28g,白扁豆(炒)41g,甘草(炙)13g,芡实41g,北沙参41g,山楂35g,陈皮20g,山药20g,麦芽(炒)35g,石菖蒲20g,莲子41g。 补气健脾,开胃消食,渗湿,止泻。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异常,精神困倦,睡眠不安,夜惊,夜啼等症。 口服,周岁小儿一次2.5ml,二岁至三岁一次5ml,四岁至六岁一次10ml,一日2次。 肥儿糖浆 山药、芡实、莲子、白扁豆(炒)、白术(炒)、茯苓、薏苡仁(炒)、北沙参、山楂、麦芽。 小儿滋补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不思饮食,面黄肌瘦,精神困倦。 口服,一次半支~1支,一日3次。 小儿喜食糖浆 六神曲(炒)77g枳壳(炒)39g白术(炒)39g山楂59g稻芽(炒)g麦芽(炒)g。 健脾,消食,化积。用于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口服,一至五岁一次3~5ml,五岁以上一次10~15ml,周岁以内酌减;一日3次。 小儿七星茶糖浆 薏苡仁g稻芽g山楂g淡竹叶g钩藤g蝉蜕52g甘草52g。 定惊消滞。用于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二便不畅,夜寐不安。 口服,儿童一日2次,每次10~20ml,婴儿酌减。 小儿健胃糖浆 沙参15g,稻芽15g,白芍4g,玉竹15g,麦芽(炒)15g,山楂10g,麦冬10g,陈皮4g,荷叶15g,牡丹皮4g,山药15g。 健脾消食,清热养阴。用于脾胃阴虚所致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 口服,儿童一次10ml,一日3次,婴儿酌减。 1.忌食辛辣食物、各种饮料,以及巧克力等。2.饮食要定时,不要偏食。 保儿安颗粒 山楂g,稻芽g,使君子g,布渣叶g,莱菔子g,槟榔88g,葫芦茶g,孩儿草g,莲子心66g。 健脾消滞,利湿止泻,清热除烦,驱虫治积。用于食滞及虫积所致的厌食消瘦,胸腹胀闷,泄泻腹痛,夜睡不宁,磨牙咬指等。 开水冲服,一岁小儿一次2.5g,二至三周岁一次5g,四岁以上一次10g,一日2次。 糖尿病患儿禁服。 小儿止泻灵颗粒 人参9g白术(炒)36g六神曲18g罂粟壳18g鸡内金27g茯苓36g 诃子36g芡实18g薏苡仁36g金樱子18g蔗糖g淀粉lOg 制成g 健脾利湿,涩肠止泻。用于脾虚湿盛、肠滑久泻。 口服,每次2~3个月每次1g;4~6个月每次2g;7~9个月每次3g;10~12个月每次4g;一至二岁每次5g;三岁以上每次6g,成人每次12g,一日3次;或遵医嘱。 (1)本品含罂粟壳,不宜久服;(2)非脾虚久泻不宜服用。 小儿止泻安颗粒 茯苓、肉豆寇,坦亡洛妇J扫脚畴石脂《煅》、灶心土、砂仁、木香《煨》。 健脾和胃,利湿止泻。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腹泻,脾虚腹泻。 开水冲服。一岁以内每次服3g,一岁至二岁每次服6g。一日3次。二岁至三岁每次服12g,一日2次或遵医嘱。 不宜用于合并其他感染的小儿腹泻。 儿泻停颗粒 茜草滕、乌梅、甘草等。 清热燥湿,固肠止泻。主治湿热内蕴型小儿腹泻。证见: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 开水冲服,三天为一疗程,病情重者加量服用或遵医嘱。一天三次。儿童服用量:1月-6月,0.5克(1袋)/次;7月-2岁1克(2袋)/次;3岁2克(4袋)/次;4岁-6岁3克(6袋)/次;7岁-14岁4克(8袋)/次。 重度营养不良,痢疾,及便脓血者慎用。伴脱水者需要配合其它治疗。 健儿乐冲剂 山楂g,竹叶卷心g,钩藤50g,白芍g,甜叶菊g,鸡内金5g。 清热平肝,清心除烦,健脾消食。用于儿童烦燥不安,夜惊夜啼,夜眠不宁,消化不良。 口服,三岁以下小儿一次5g,一日2次;三岁至六岁一次10g,一日2次;七岁至十二岁一次10g,一日3次。 小儿复方鸡内金散 鸡内金34g六神曲66g。 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用于小儿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胀满,饮食停滞,呕吐泄痢。 口服,小儿一次0.5g,每日3次,周岁以内酌减。 1.忌食生冷及油腻食物。2.服药二周后症状未见好转,医院咨询医师。 小儿渗湿止泻散 白扁豆(炒).9g薏苡仁(炒).6g厚朴(姜制).6g白术(炒)78.4g芡实(炒)78.4g滑石粉78.4g党参.6g泽泻78.4g莲子(炒)78.4g砂仁39.2g广藿香19.6g车前子(盐炒)39.2g 健脾和胃,渗湿止泻。用于小儿脾虚引起的腹泻,腹痛,胀满,食少,小便不利。 口服,一次2.5g,一日2~4次;周岁以下酌减。 每袋装2.5g 密闭,防潮。 1.5年。 小儿泻痢片 葛根60g黄芩g黄连50g厚朴g白芍g茯苓g焦楂g乌梅50g甘草20g滑石粉g。 清热化湿,止泻止痢。用于湿热腹泻,红、白痢疾等。 口服。一岁以下1片二至三岁2—3片,四岁以上4~6片。 小儿和胃消食片 山楂(焦)28g沉香28g熟地黄44g砂仁28g牛膝28g牡丹皮30g羚羊角14g沙参44g鸡内金44g人参28g陈皮16g当归44g泽泻28g淀粉13g硬脂酸镁1g滑石粉1g制成片 消食化滞。用丁小儿乳食积滞。 口服,初生至一岁以内,一次O.2g~0.8g;一岁至三岁,一次0.8g~1.2g;四岁至七岁,一次1.2g至1.6g;七岁以上,一次1.6g至2.Og,一日3次。 胃肠安丸 木香沉香枳壳(麸炒)檀香大黄厚朴(姜制)朱砂麝香巴豆霜大枣(去核)川芎。 芳香化浊,理气止痛,健胃导滞。用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肠炎,菌痢,脘腹胀满,腹痛,食积乳积。 口服,小丸一次20丸,一日3次;小儿一岁内一次4~6丸,一日2~3次;一至三岁一次6~12丸,一日3次;三岁以上酌加。大丸一次4丸,一日3次;小儿酌减。 三味泻痢颗粒 石榴皮g马齿苋g车前子g淀粉g制成g 涩肠止泻;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久痢,急痢。 口服,二岁以内一次0.6g,二至七岁一次1.2g,七岁以上一次1.2g~1.8g,一日3次。 每袋装0.6g密封。3年。 苍苓止泻口服液 苍术、茯苓、黄芩、金银花、马鞭草、柴胡、葛根等。黄芩甙、绿原酸、柴胡皂甙等。 清热除湿,健脾止泻,抗病毒。抗菌,恢复肠道吸收功能。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以及轮状病毒性及细菌性肠炎。症见:水样或蛋花样便,或挟有粘液,发热、舌红、苔黄、小便短赤。 饭前口服;一曰三次。6个月以下,5m1/次;6个月-1岁.5-8m1/次;1-4岁,8-10m1/次;4岁以上及成人,10-20m1/次,三天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小儿止泻贴 胡椒71.5g大黄7.6g黄芩7.6g地黄7.6g肉桂40.8g马钱子3.8g羌活7.6g玄参7.6g麻黄7.6g 温中散寒,止痛止泻。用于感寒腹痛泄泻轻症。 外用。贴于患儿神阙穴(肚脐),每次一贴,每贴可以贴敷12个小时,每日一次,连用三天(每次须间隔8~12小时)。 (1)外贴部位有感染者禁用;(2)对橡皮膏过敏者禁用。 儿泻康贴膜 丁香、白胡椒、吴茱萸、肉桂。 温中散寒止泻。适用于小儿非感染性腹泻,中医辩证属风寒泄泻者。症见泄泻、腹痛、肠鸣。 外用。将膜剂表面护膜除去后,贴于脐部。一次1张,一日1次。5天为一疗程。 脐部疾患者禁用。 小儿腹泻贴 丁香、肉桂、荜茇。 温中健脾,散寒止泻。用于小儿脾胃虚寒性腹泻轻症,症见:腹痛、便溏、纳差、神疲。 贴于脐部,每次1贴,48小时换药一次。 皮肤粘贴处可发生过敏反应。 脐部皮肤破损及有炎症者忌用。 小儿健脾贴膏 丁香52g 吴茱萸 52g五倍子52g 磁石 90g冰片5.5g麝香0.2g。 疏通经络,温中健脾。用于小儿消化不良。 穴位贴敷。取穴足三里、天枢、中脘、关元,久泄者加贴脾俞穴。一日1次。 1.本品为外用贴剂,不能内服。2.治疗3~5天症状未见好转,医院咨询医师。3.一定要明确穴位的准确部位,敷贴剂对患儿的皮肤不起过敏反应者为佳。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xgls/4777.html
- 上一篇文章: 秋季多吃石榴好处多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