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话我们常说,可在现在这个社会,能够称得上“坦荡”的君子却不再常见了,是君子这样的人不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吗?为什么现在君子越来越少了?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我们不行了。我们的身体不行了,就算物质条件再好,教育水平再高,也解决不了“本”的问题,本立道生,这个“本”就是身体。一旦身体出现了问题,君子的道就变得遥遥无望了。

《大学》里讲君子以修身为本,先要修内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后才能向外,“齐家、治国、平天下”。想要向外,就要先修内,可是这个内怎么修呢?

格物致知,是为求真。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辨别真假,想要学些真东西,想要求得事物的真,想要成为“真”的人,但却往往丢了自己的“真”。肾主智慧,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是离不开肾的。动脑其实动的就是肾气,持续不断地专注思考问题,需要充盈的肾气作为基础。肾气足者立长志,肾气不足者常立志。大家可以想想自己现在的工作,想必大多都是以脑力工作为主,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都在工作中消耗自身的肾气,有减无增,长此以往,肾亏就成为必然。肾气不足,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就差了,年少读书时专心致志的劲头儿也没了,就更不要提格物致知,坚持自己的“真”了。

那这肾气不足怎么办呢?吃药?吃补药?

肾为先天之本,吃药补得了一时,补不了一世,关键还是要在生活方式上做调整。方法也很简单——持静功,散闲欲!肾脏主水,四气和于冬,肾气最好的增长办法就是练静的功夫,而不是让大家关起门来不见人。一定要配合呼吸进行锻炼,在练静功的时候必须要有呼吸法则在,脱离了呼吸法则,一切健身的办法都是不究竟的。从腹式呼吸练起,强大气海,天一元气,化生于气海,元气足则运化有常,水道自利。由被动治疗变成主动康复,肾气实现了生生不息,能够长时间地专注思考,那么大家就有了格物致知的资本了。

有了格物致知的“真”,接下来就是“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的“诚”了。这里想问大家一句,大家觉得自己身边有可以称得上是“诚”的人吗?恐怕很多朋友都会有点儿懵,仔细一想,就会惊奇地发现现在能够真心诚意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为什么?我们的问题就在身体的“中土”上,也就是脾胃。

说到脾有两个词是不得不提的,一是“懒脾”,二是“嗔念”。现在大家都乐于以“吃货”自居,觉得能吃是福,吃得好是享受,却没想过享受的背后需要承担的后果。以前的人是干得多,吃得多,有一个好饭量是正常的;现在人吃的多,脾胃运化不了,清阳之气不升,脾主四肢的功能也发挥不出来,不愿意动,人也就懒散了,“懒脾”就是这么来的。吃的太多,人的形体散了,就容易想七想八,产生负面情绪,自己不做事也就罢了,还喜欢去挑别人的毛病,也就是有了嗔念,这样的人又哪里谈得上是君子呢?

我们现在人缺的不是“诚其意”的思想境界,而是缺少可以实现“诚意”的身体基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都是需要一个健运的脾来作为基础的。想要有“诚意”,先要把吃放下,不单单是控制食量,还要注意吃的口味和花色,口味宜清,花色宜少,才是吃好。

“心正而后身修”,成就君子之身的关键就是正心,心正神明,那么即便是箪食瓢饮,也可以怡然自得。安贫乐道说的绝不只是听天命、安现实,而是这个人的心有包容之力。可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人,又怎么会在乎自己的处境如何呢?我们读书学习的意义就在于此,放下自我,打开心门,把不好的清出去,请进好的,诗书礼易乐春秋也好,社会见闻也罢,积极地去帮助身体的正气生发,使之存乎心内,行处自然合乎于道。如此,才是真正的本立道生。

君子也是会算计的,做的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本在修身,利在治平。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报名

赞赏

长按







































复方木尼孜
北京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xgls/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