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式传统风格的建筑和装饰设计里,我们经常会看见一种熟悉而又很难说出所以然的植物纹样,在不同西方文化里广泛地以浮雕、图案、家具等形式存在,那么这个广受喜爱的植物到底是什么,它又为何被西方文明当做一种特定的符号呢。

中国的文化历史里,一直也有崇尚古风的雅趣,不管是梅兰竹菊这样体现文人精神的四君子,还是牡丹荷花这样寄托了吉祥寓意的花卉,都体现了一个悠久文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这种不起眼的植物其实就是温带常见的爵床科爵床属的各种统称为“茛苕gēnsháo(Acanthus)”的草本植物,原生遍布于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和东南亚周边地区,因为它生命力坚韧而又有一定的耐寒能力,所以对发源于地中海地区的古希腊人来说,茛苕就是他们生活中最为熟悉和日常应用的植物之一。

茛苕的生长分布情况。

更接近欧洲原生品种的Acanthus.Spinosus,叶裂多而大。

改良型园艺大叶品种Acanthus.Mollis,常用于欧美庭院绿化。

亚洲多见的Acanthus.Ilicifolius,中国俗称“老鼠簕”,叶尖刺更明显。

起源

相传古希腊科林斯的建筑师卡里马库斯(Callimachus,公元前5世纪)在经过一片墓地的时候,看见了一个家人用来纪念亡者的花篮,因为时间已久,地上生长的茛苕枝条钻入花篮,又从花篮的缝隙里钻了出来,形成一个枝叶环抱的有趣造型,于是建筑师依据这个造型发明了历史上著名的科林斯柱式。

右一: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order),周围环绕的茛苕叶和上方卷曲的枝条。

曾经的古埃及法老们为神祇们建造宏大的神庙,门口采用经典的三段柱式(柱头Capital,柱身Shaft,基座Base),而柱头部分就是采用了古埃及人视为最重要的神赐之物的纸莎草造型。

当代文化大兴复古潮流,其实论复古,古希腊人才是复古文化的始作俑者,因为他们相当推崇古埃及和巴比伦,并且在这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审美和规范。

尼罗河西岸城市艾德夫的荷鲁斯神庙(TempleofHorus,公元前2世纪),门口经典的希腊化时期三段式立柱。柱头部分采用古埃及人视为最重要的神赐之物的纸莎草造型,三段式立柱规范最早即是由古埃及传入古希腊。

由于古希腊哲学崇尚自律和朴素的生活方式,所以华丽复杂的科林斯柱式在古希腊并没有广泛普及,仅仅在最尊贵的地方体现它所表达的含义:对顽强意志和坚韧生命力的赞美。

雅典卫城的奥林匹亚宙斯神庙(TempleofTheOympianZeus,公元前年),作为祭祀主神的神庙,廊柱采用经典的科林斯柱式和最为繁杂考究的茛苕叶雕刻,因为古希腊人相信,如此华美的装饰只有最崇高的神才可搭配。

发展

随着时间的流逝,古希腊退出了历史舞台,文明的遗产被古罗马继承了下来,古罗马人进一步规范了科林斯柱式的形制。和朴素的古希腊人不一样,古罗马人走上了庞大帝国的道路,崇尚权力的展示和奢华的生活,于是科林斯柱式在古罗马的应用就变得更为普及。

神殿式建筑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社会里的定位不同:古希腊神庙更多独立建造于山丘高处,强调人和神的沟通。古罗马神庙主要建于城市重要位置,更多是一种权威的象征。

意大利罗马市中心广场的潘提翁神庙(Pantheon,公元前25年),又名“万神殿”,方形前厅采用了古罗马特色的混合柱式:塔司干(Tuscan)柱身+科林斯(Corinthian)柱头。

万神殿内部廊柱,可见最高规格的标准科林斯柱式:沟槽柱身+繁复雕刻的茛苕叶和卷曲枝条装饰的柱头。

因为古罗马对茛苕叶花纹的应用方式,逐渐它又被赋予了“永恒不变”的含义,开始随着基督教文化在欧洲真正传播开来。

美国国会大楼(年)廊柱区的现代改良型柯林斯柱式,除了熟悉的茛苕外,还采用了古埃及的棕榈叶作为设计元素,对权力和永恒的追求似乎深深烙印在美国的立国精神之中。

推崇自然主义的欧洲新艺术运动时期(ArtNouveau,19世纪)的典型茛苕叶纹样,作者:WilliamMorris(-)

创立于年的SHERLEWAGNER致力于以复古的精神追求为客户提供尽可能满足他们需求的设计和产品,当然他们一定不会遗漏茛苕这个最经典的元素,开发了一系列精选的ACANTHUS产品线。

以茛苕叶作为全身装饰的面盆龙头

以茛苕叶作为全身装饰的门把手

中国风韵系列中的壁灯,西式的茛苕叶搭配中式菩提树枝条,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殊途同归的精神追求

镶嵌有镀铂茛苕条纹的台下盆

茛苕图样壁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sltx/9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