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先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澎湃在线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xxbdf/< 原创诗书画东方卫视诗书画 我们中国向来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而且这里的“师”不仅局限于职业范畴,就像我们经常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师”一样,只要我们认为他值得学习,那他就是“师”。 而提出这个理论的,正是被尊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打破了当时贵族对于教育的垄断局面,让普通人家的孩子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据说孔子一生有弟子三千多人,其中的七十二位弟子尤其出色,被后世称为“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他和弟子们的言行语录被编成一部《论语》,直到今天依旧被奉为经典之作。 我们今天就通过节选自《论语》的三则孔子名言,来感受他极具开创性的教育理念。 《论语》(节选)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我们知道孔子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出可以为国效力的君子,也就是“学而优则仕”。 但是“君子”首先就是要具备良好的德行,道德教育要排在知识学习的前面,也就是在刚才的第一则古文中,孔子对于弟子们的要求。 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行为要谨慎,言语要有信,还要博爱众人,亲近仁者。如果做到这些还有余力的话,再去学习文化技能。这样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贤者。 第二则说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意思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读书而不作思考,那人就会陷入迷茫;如果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那就会一无所获。只有将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第三则中的“见贤思齐”向来被后世的文人士大夫列为座右铭。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遇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相反,如果遇到没有德行的人,那就要反省自己身上是否有和他们一样的问题。 除此之外,孔子还有很多具有普世价值的教育理论,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举一反三”等等。可以说,他是中国千百年来教育事业最伟大的奠基者。 孔子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已经被称为“天纵之圣”,也就是上天赋予的圣人。 虽然秦朝时的“焚书坑儒”,使儒学受挫,但是基本从汉代开始,孔子就重新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再加上后世学者对于儒家思想的不断丰富,“儒学”也几乎成为了历朝历代的显学。 后世的人们也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记录孔子一生的行迹和故事,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圣人。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汉代画像石清拓本《孔子见老子画像》,描绘的就是其中“问礼老聃”的故事。 ▲《孔子见老子画像》汉代画像石拓本38cm×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老聃”指的就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当时他正在周朝担任守藏室史,就是负责管理图书的官员,可以说是“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博古通今。孔子此番从鲁国前来拜访老子,正是向他来求教的。 在画面中央相对而立、向前微倾身体作揖的就是孔子和老子,其中位于左侧的是孔子,右侧的是老子。 他们的身后是各自的随行车马和侍从。马匹健硕,姿态生动,侍从们毕恭毕敬。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想,这页拓本看起来怎么有点皮影戏的感觉呢?的确,这种类似皮影的二维空间表现艺术,正是汉代画像石或画像砖的特点。 它的优点在于可以把平面关系交代得很明白,但是在表现人物或物体的质感和细节时,就有所不足了。 今天这块画像石巧妙的构思和精美的刻工,堪称历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中的精品。 那画面中的老子究竟和孔子谈了些什么呢?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就记载了这个故事。 当时老子对孔子说:作为一个君子,有机会时就大展宏图,没有机会就隐居修身养性。 我听说,擅长做生意的人,都擅长隐藏财货;具有良好德行的君子,容貌看起来也有点迟钝愚笨。 所以骄纵的气势、过多的欲望、踌躇满志的神色和放荡的心智,这些都对你没好处,一定要改掉。我能告诉你的,也就是这些了。 据说孔子在听完老子的教诲,回到鲁国后,弟子们都非常好奇老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孔子答道:“老子,其犹龙也。”就是说,孔子认为老子像龙一样深不可测。由此可见,孔子对于老子的崇敬。 孔子问礼老子的典故,也被后世传为美谈,人们都把他们看作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一对“师徒”。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仿佛也看到了“教育”的真谛,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使君子的德行世代相传。 孔子的思想,如今也已经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他被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可以说,孔子的思想和他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受到了来自全人类的礼赞。 原标题:《至圣先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sltx/11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肉豆蔻白豆蔻草豆蔻与红豆蔻,名字相似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