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中医·兴中医”医院之人才科教篇

带队伍用“使君子”

精医德育“虞美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培养名医如雕琢美玉,使其温润而泽仁;“云谁之思,西方美人。”思慕人才求贤若渴,屈原笔下品德高洁的“香草美人”医院茁壮成长,蔚为大观。

“愿执弟子之礼,拜学于先生门下。弟子将谨遵师教,团结师门。精诚学问,刻苦钻研,为传承中医之魂脉恪尽全力……”

日前,医院国家级名老中医赵和平教授处见到这样一份饱含中医传统文化的拜师帖。作为中医诊治风湿病症的权威,赵和平教授不仅在院内带出一众优秀弟子,还面向社会收徒,为我市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骨干人才。

年月9日,医院举行国家级名老中医赵和平教授收徒现场。

“作为赵教授的弟子,老师大医精诚的君子之风时刻感染着我,鼓舞着我,驱动着我精研医术,不断攀登国医高峰。”医院风湿科主任、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孟彪说。独具特色的师承教育,是医院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专家名师口传心授、耳提面命,不仅将优秀的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倾囊相授,使年轻中医师得以迅速成长,更在言传身教间将“厚德精医、呵护民康”的院医院人心上,在他们的心田里播种出郁郁葱葱的“使君子”“虞美人”。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师带徒,出名医。医院事业的整体水平。”医院党委书记、医院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真谛。为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医院不仅在内部开展各种形式的“传帮带”,还借北京十堰对口协作契机,于年组织6名青年医师赴北京医院拜师,医院“人才库”,医院的诊疗水平和综合实力。

年2月26日,医院6名青年医师专医院6位中医名家为师。

建成高水平人才科研队伍,是实现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的根基;培养更多临床人才,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全方位健康需求的支撑。作为我市中医药领域核心阵地,医院坚持临床、教学、科研“三位一体”,近年来不仅先后成为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更成医院中唯一一个博士点。“医院的各位老师毫无保留地将多年所学的理论知识、经方验方传授给我们,边临床边上课,我们进步特别快。”湖北中医药大学级针刀床边教学班学生深有感触。近三年来,医院科研成果井喷式涌现,先后拿下多个省级重大科研课题,并实现了SCI论文零的突破。

立足十堰,放眼神州

医院一方面开展中医药人才游学活动,选派优秀中医师遍访名院、名医,不断修炼增强本领;一方面积极争取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医院乃至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引智”。以欧亚科学院刘保延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顶级专家学者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针灸康复基地建设、中医药大数据运用等方面献智献力,提升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为推进十堰中医药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年5月27日,世界针联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欧亚科学院刘保延院士应邀在医院讲学。

良禽择木而栖,贤才观风听潮

医院浓厚的学风医风、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越来越多中医药人才加盟。他们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优势和特点为患者造福,医院有更强的实力参与高级别科研项目,为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裴久国、张平等名医的带领下,针灸科实现长足发展,你看这本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通用的《针刀医学》教材,就是我院专家主持编修的。”医院针灸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医院针灸科不仅参与了国家级针刀医学技术规范制定,还成为全国针刀医学产学研联盟成员单位,并参与中国针灸学会“全国针刀医学宣讲团”,不断扩大十堰中医药事业影响力,将十堰针刀医学带上新高度。

年3月7日,医院开展护理三基培训。

揽人才以夯根基

“医院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构建起骨干人才、优秀人才、领军人才有机衔接的人才队伍,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彭力说。

年3月日,医院检验科专家余礼军为患者作核酸检测。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rybw/5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