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课堂使君子
使君子的故事 宋年间,潘洲一带有个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医道,深得乡邻尊敬。一天,他上山采药被一种结在藤状植物上的果实所吸引。果实形如山栀,又似诃子,去壳尝之,其味甘淡,气芳香,于是摘下一些带回家来想研究它的药性。几天后,郭使君见这些果实未干透,怕久放发霉,就放到锅中炙炒。不一会儿,浓郁的香气弥散开来,诱得年幼的孙子嚷着要吃。使君无奈,就拣出炒熟的三枚给孙儿吃。没想到次日早晨,孙子解大便时竟排出了几条蛔虫。使君思想其缘故,莫非这果儿能驱除蛔虫?于是就又给孙子吃了八九枚。这下子可把孙儿折腾坏了,又是一个劲打嗝,又是呕吐。郎中断定是过量中毒,忙用甘草、生姜等给孙儿解了毒。几天后,他再次给孙子服食了三四枚,果然孙儿又顺利排出了几条蛔虫。这孙儿本偏食,面黄瘦弱,吃果子不仅驱了虫,而且食欲大增,身体也渐渐强壮起来。 此后,郭郎中在行医时,遇到疳积、虫积的患儿,就酌量用这种果实去医治,每获良效。人们问起这果子的名字,郎中一时想不出,最后应允了大家的叫法,取名“使君子”。 使君子 别名:留求子、史君子、五棱子、索子果、冬均子、病柑子、君子仁、冬君子、病疳子 性味:味甘,性温;归 归经:脾、胃经 功能:杀虫消积。 主治: 1、蛔虫病,蛲虫病:本品味甘气香而不苦,性温又入脾胃经。 2、小儿疳积:本品甘温,既能驱虫,又能健脾消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9-12g,捣碎;取仁炒香嚼服,6-9g。小儿每岁1-1.5粒,1日总量不超过20粒。空腹服用,每日1次,连用3天。 注意事项:服量过大或与热茶同服,可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 选方: 1、治小儿腹中蛔虫攻痛,口吐清沫:使君子(去壳)为极细末,用米饮调,五更早空心服。(《补要袖珍小儿方论》使君子散) 2、治寸白虫疾:鸭蛋1个,破1小孔,入使君子肉末一钱,槟榔末一钱,用纸封口,蒸熟食之。虫随大便而出。(《疑难急症简方》) 3、治头疮久不瘥:使君子烧令焦,上捣罗为末,以生油调涂之。(《圣惠方》) 4、治虫牙疼痛:使君子煎汤,频漱。(《濒湖集简方》) 敬天爱人菩提源,中医医学养生利众平台 如果您喜欢您可以 1.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账号,点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rybw/4759.html
- 上一篇文章: 单纯糠疹的偏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