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笔记孔子论君子与小人浅解
《论语》阅读笔记 孔子论“君子与小人”浅解(之一) 《论语》统共不过二十篇,五百章(条),共约一万二千字,但其中“君子”二字就出现了一百多次。以我理解,整部《论语》,孔子都是在向人们阐述君子与小人的差别,叫人警醒,要学习高尚君子的修养而远离卑鄙小人的作为。我们无须对这一百多条关于君子、小人的论述作逐一的分析阐释,只消重点研读一下,就可以明白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和小人是些什么样的人。文字并不多,让我们试读读看。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孔子的意思是说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用途单一,这等于说,一个人的修养应包括多方面的学识修养,学识是服务于社会的手段,要博学多才,要全面发展,要做一个多面手,做一个开拓性的人才。这就是君子。孔子用简单的四个字“君子不器”表述了一种深刻的思想理念,这就叫微言大义。遍观《论语》全文,这样的平易而不失为警句式的语言,满篇皆是,可见圣人的思维深沉度和修养之不同凡响。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先做后说,就是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也就是“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孔子还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即君子以说的多做的少为耻辱,要踏踏实实做服务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事。 概括上述: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先做后说,多做少说,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言行一致,这就是孔子心目中的君子的重要准则之一。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就是说,君子能普遍团结人,而不互相勾结;小人则拉帮结派,互相勾结,而不能普遍团结众人。在《卫灵公》一章中孔子也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意思也是君子要庄重自尊,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搞小集团,搞宗派主义而丢弃道义原则。孔子是在反复强调作为君子要胸襟广阔,不要心胸狭窄。显然,孔子认为具有广阔的胸襟这也是作为君子很重要的一条。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这句话怎么讲呢?大意是,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且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畔通叛)。孔子是要人们既要学习文化知识,又要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正如现在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品学兼优,才不会走错人生道路一样。这一条对君子的要求非常重要,读《论语》,看当今社会,我们明显地感到它强烈的现实意义。媒体报道,懂化学的刘招华成了一个制毒贩毒的大毒枭,具有信息专业知识的某些人却在搞网络犯罪,毒害广大青少年,这些人已远远离开了君子而沦为了罪人。这种有才学而没有“礼”来约束、叛经离道而犯罪的事例,翻开报纸屡见不鲜。而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醒人们了。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则经常心绪不宁。这是因为君子无私心,光明磊落,因而“不忧不惧”,小人因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别人,必然心绪不宁,经常处于忧惧之中。现在确实有些削尖脑袋朝钱眼里钻的人,他们的日子就过得不轻松,戚戚然惶惶不可终日。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为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孔子的弟子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没有忧虑,不害怕。司马牛又问,不忧虑,不害怕就是君子吗?孔子说,自我反省,问心无愧还有什么忧惧和害怕的呢?这就是俗话说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这样的人活得才潇洒坦荡,孔子认为这正是君子的形象。 综上所述,我的理解是:具有广博的知识,勤于事,而不说空话,光明正大,胸襟开阔,随时以礼仪(即道德)约束自己的言行,不算计人也不怕别人算计,日子过得坦荡而无忧虑,不论你职位高低,是穷是富,基本上就远离了小人,而具有了君子的素质了。 (图片网络作者于其超主播张志贤) 蒹葭文化传媒志工团队常年招收志工,白癜风治疗价格西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pzff/924.html
- 上一篇文章: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外语学院摄影大赛
- 下一篇文章: 如何用美图秀秀完成证件照制作互助君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