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连续几天的阴雨终于停歇了。周六上午,天色转晴,便约上好友登上鼓山栈道行走。雨水洗涤过的山林,空气格外清新。空中氤氲的薄雾,犹如缕缕飘带缠绕在翠绿的草木之中。恍惚行走山涧,不知是人在景中走,还是景随人流动。林中忽而传来几声委婉悠长的蝉鸣声,已经不是先前那么的烦燥,似乎秋蝉在低吟着对盛夏的眷恋。山径边上,寂寥的使君子缱绻着花叶,无精打采地开着。上周末肆意开放着鲜艳的琴叶珊瑚花,雨过凋落,细碎的花瓣凄凉地洒落在湿漉漉的栈道上,满地的凄美。突然,脚底一滑,我一个趔趄连忙站稳。蹲下身来低头细看,原来是一片青苔,长在潮湿的台阶间。青绿色,上头闪着点点米粒般的白色小花。仔细察看周边,原来这段石径旁边的山涧里流淌着一条小溪。水流并不湍急,潺潺而过,但清澈见底。

我走到溪边的一块青石板上停歇下来,石板旁一片清新的绿,也是盛开着的苔花啊。

青苔,非草非木,无枝无叶。紧贴大地,不贪土壤,不恋雨水。在这草木萧然的秋野上,悄然低调地繁殖,令人赞叹。

面对绿意盎然的小可爱,我不由地想起历史上诗人描写青苔,以及那些有趣的故事。

最为称赞青苔励志的,算是清代诗人袁枚的《苔》这首诗:

“白日不到处,青春还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花如此细小,却不恋阳光,不贪土壤,自强不息,似牡丹般盛情绽放。

其实,袁枚还另有一首咏苔五绝: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青苔从来没有见识过斜阳之美,诗人是为之可惜还是庆幸呢?

谅必诗人谙熟青苔的生性,并试图从一抹幽深绿意中,揭示处世的奥妙。

世界很大很缤纷,生命有大有小。人生的进程中,有顺境、也有逆境,有巅峰、也有低谷。不能得意时趾高气扬,失意时垂头丧气,失去斗志。无论身在何地,什么样的处境,都要坦然应对。

牡丹有牡丹的富贵华荣,热闹非凡;青苔有苔花的卑微自强,安然自在。苔花不会因为别人在意与否,就不敢拨开初艳的花蕊,而是在阴暗潮湿一隅,毅然展现自生的价值。

青苔这种自强不息的性格,使我联想到时下的热剧《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

她从一个不怎么识字的卑微绣女,为寻求长姐死亡真相,入紫禁城为宫女。起初处境是艰辛的,但是她不自卑,至真至情,自强不息。

魏璎珞凭着机敏灵活的头脑、宽广博大的胸怀,化解了宫廷上下的重重困难,最终成为襄助乾隆盛世的令贵妃。

而历史文字上最早出现青苔《汉书·外戚传》中的班婕妤,她的命运却与魏璎珞截然不同。

这个叫班婕妤的宫女,长得颇有姿色,曾经受到皇帝宠爱。

但是,班婕妤自负不凡,缺乏心计,在皇帝面前摆着“女长官”的架势,经常教训皇帝。

有次,皇帝想跟班婕妤一起驾车出游,她却说哎呀这样不好啊,把皇帝从兴致勃勃说到兴味索然,反感气愤。

不久,宫廷来了一个会撒娇,会跳舞,长得俏丽的赵飞燕,就把班婕妤给排挤到冷宫里去了。

班婕妤守着寂寞,心中惘然,门掩日斜人静,落花愁点青苔。于是,便写下了凄厉的《悼己赋》。

“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

班婕妤的哥哥萧纲,在《怨歌行》写班婕妤也提到了苍苔:

“苔生履处没,草合行人疏。”

此后,青苔就从宫殿里蔓延开来,长满了思念之人的庭院。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以王维、陶渊明等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青苔逐渐摆脱微贱、幽寂的旧日形象,上升为一种褒义,代表着不染红尘、清净脱俗。变得清丽可赏,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

唐代诗人王维对青苔的喜好,情有独钟。

天晴时,王维逍遥在“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深林里,只看夕阳返照在青苔上。

王维下山时,还挖些青苔带回家,制成盆景,放置在书房里慢慢欣赏。

后来,王维的文友们也纷纷效仿。于是,青苔盆景便渐渐成了那些文人墨客修身养性的雅兴……

忆此,一阵秋风掠过,一片落叶拂过肩头,我不觉莞尔一笑。

重新低头看到那片绿油油的青苔,以及那渺小而努力绽放的苔花,如一张张沁心的笑脸。

这些可爱的绿色小精灵,令人流连。

是啊,大自然中,细小而翠绿的青苔,永远不是主角,它表现出迥异的生活态度,让人们浮躁的灵魂慢慢沉淀、宁静……

延伸阅读:

1.草堂略记

2.彼泽有蒲

3.百合花开

4.白兰飘香

5.赏梅漫记

7.枫叶流丹

8.翠竹青青

9.海棠花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pzff/5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