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之最———当归

别名: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由于当归对妇女的经、带、胎、产各种疾病都有治疗效果,所以中医称当归为“女科之圣药”。

补脾之最———山药

别名:山药、怀山药、淮山药、土薯、山薯、山芋、玉延。

  气味:(根)甘、温、平、无毒。

  药用价值:

1、心腹虚胀,手足厥逆,不思饮食。用薯蓣半生半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关定。一天服二次。

2、禁口痢。治方同上。

3、小便数多。用薯蓣(矾水煮过)、白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送下。

4、痰风喘急。用生薯蓣(捣烂)半碗,加甘蔗汁半碗,和匀,一次饮服。

5、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用薯蓣、白术各一两,人参七钱半,共研为末,加水和糊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四十至五十丸,米汤送下。

6、湿热虚泄。用薯蓣、苍术等分,加饭做成丸子米汤送服。

7、肿毒初起。用带泥的薯蓣、蓖麻子、糯米等分,水泡过,研细敷涂即散。

8、手足冻疮。有薯蓣一截,磨泥敷上。

安神之最———枣仁

别名:山枣、酸枣子、别大枣、刺枣。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酸。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敛汗。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盗汗。

止咳之最———杏仁

别名: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梅仁、杏、甜梅。

  归经:肺;脾;大肠经。

  功效: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

 食疗作用:

1、甜杏仁性味甘、辛,苦杏仁性味苦、温;

2、宣肺止咳,降气平喘,润肠通便,杀虫解毒;

3、主治咳嗽,喘促胸满,喉痹咽痛,肠燥便秘,虫毒疮疡。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有呼吸系统问题的人更适合;癌症患者以及术后放化疗的人适宜食用;

2.婴儿慎服,阴虚咳嗽及泄痢便溏者禁服。

利水渗湿之最———茯苓

药性:甘、淡、平、归肺、胃、肾经。

  药效:败毒抗癌、利水化饮、健脾宁心。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

  药用:

1.水肿。本品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无所聚,痰无由生,可治痰饮之目眩心悸。

3.脾虚泄泻。本品能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茯苓味甘,善入脾经,能健脾补中,常配以人参、白术、甘草,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

4.心悸,失眠。本品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常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与黄芪、当归、远志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若心气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安卧者,常与人参、龙齿、远志同用,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重镇安神之最———朱砂别名:丹粟,丹砂,赤丹,汞沙,辰砂。

  性味功能:甘,微寒;无毒。清心镇惊,安神解毒。

  临床应用:

1.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朱砂甘寒质重,专入心经,寒能清热;重能镇怯。所以朱砂既可重镇安神,又能清心安神,最适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宁、烦躁不眠,每与黄连、莲子心等合用,以增强清心安神作用。亦可用治其它原因之心神不宁,若心血虚者,可与当归、生地黄等配伍,如朱砂安神丸;阴血虚者,又常与酸枣仁、柏子仁、当归等养心安神药配伍;惊恐或心气虚心神不宁者,将本品纳入猪心中炖服即可。

2.用于惊风,癫痫。本品重镇,有镇惊安神之功。用治高热神昏、惊厥,常与牛黄、麝香等开窍、息风药物同用,如安宫牛黄丸;治小儿急惊风,多与牛黄、全蝎、钩藤等配伍,如牛黄散;用治癫痫卒昏抽搐,每与磁石同用,如磁朱丸。

3.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本品性寒,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内服、外用均效。治疗疮疡肿毒,多与雄黄、大戟、山慈菇等配伍,如紫金锭;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多与冰片、硼砂等配伍,如冰硼散。

  注意:本品无毒,不宜大量久服。忌火煅,水飞入药。不宜过量,久服,以免汞中毒。肝肾病患者慎用。

泻火之最———黄连

别名:王连,支连,川连,鸡爪连,鸡爪黄连,光连,雅连,峨嵋连,嘉定连,刺盖连,野黄连,凤尾连

  药用部位:黄连,三角叶黄连,峨嵋野地连或云南黄连的根茎。

  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分类:清热药,清热燥湿药

  功效主治: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核,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煎水洗或浸汁点眼。

  用药忌宜: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慎服。④朱震亨:“肠胃有寒及伤寒下早,阴虚下血,及损脾而血不归元者,皆不可用。”⑤《本草经疏》:“凡病人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惊悸不眠,而兼烦热躁渴,及产后不眠,血虚发热,泄泻腹痛;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脾胃虚寒作泻;阴虚人天阴德泄,病名肾泄;真阴不足,内热烦躁诸证,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用药配伍:①《本草经集注》:“黄芩、龙骨、理石为之使。恶菊花、芫花、玄参、自鲜皮。畏款冬。胜乌头。”②《药性论》:“恶白僵蚕。忌猪肉。”③《蜀本草》:“畏牛膝。”

止血之最———三七

别名:开化三七、人参三七、田七、金不换、盘龙七。

  特征:根的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层细胞。韧皮部散布树脂道。形成层环常略弯曲。木射线宽广,木质部导管近形成层处稍多,作径向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并有少数草酸钙簇晶,射线细胞中淀粉粒尤多。

  主要功效: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以根、根状茎入药。是名贵中药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肿止痛,是云南白药主要成分,同棵植物的花叶也能入药,当茶饮。

  三七花茶的功效:三七花茶具有食用方便、润口、止渴等特点,主要功效跟三七相似,主要功效特点是: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三七花可以像喝茶一样每天喝几杯,而且它还像普洱茶一样耐泡!

  医学功能:

(1)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

(2)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扩三七入药历史悠久,作用奇特被历代医家视为药中之宝,故有“金不换”之说法。

补阳之最———鹿茸

性味:甘咸、温。

  功用:补精髓,助肾阳,强筋健骨。

  主治:肾虚、头晕、耳聋、目暗、阳痿、遗精、腰膝痿弱、虚寒带下及久病虚损等症。

  禁忌: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或伤阴动血。阴虚阳盛者忌用。

  鹿茸的保健作用非常高,是良好的全身强壮药。鹿茸含有比人参更丰富的氨基酸、卵磷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鹿茸性温而不燥,具有振奋和提高机体功能,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较好的保健作用。鹿茸可以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具有免疫促进剂的作用。它能增加机体对外界的防御能力,调节体内的免疫平衡而避免疾病发生和促进创伤愈合、病体康复,从而起到强壮身体、抵抗衰老的作用。

 凉之最———薄荷

别名:野薄荷(各地),夜息香、南薄荷(山东),水薄荷(云南),水益母、接骨草(云南昆明),土薄荷、鱼香草(四川),人丹草,野仁丹草、见肿消(江苏),苏薄荷,蕃荷菜等。

  性味功效:

  薄荷在医药上广泛用于驱风、防腐、消炎、镇痛、止痒、健胃等药品中。全草入药,辛,凉。归肺、肝经,有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和止痒等功效,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无汗、风火赤眼、风疹、皮肤发痒、疝痛、下痢及瘰疬等症,外用有轻微的止痛作用,用于神经痛等。

  日常功效:

1、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者,常配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

2、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多配合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风等同用。

3、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蝉蜕、荆芥、牛蒡子、紫草等,如透疹汤;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同用,取其祛风透疹止痒之效。

4、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解郁,常配合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如逍遥散。

5、此外,本品芳香辟秽,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致痧胀腹痛吐泻等症,常配藿香、佩兰、白扁豆等同用。

营业







































白癜风的初期症状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公立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pzff/3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