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创投法律顾问”,作者稍作修改后在此重发。

曾经有一家公司咨询股权激励方案,老板提出了三大要求:一是激励要少花钱,甚至不花钱;二是方案落地后能让员工打鸡血般拼命干活;三是方案落地一年后公司业绩至少翻两翻。

聊毕,总感觉这个项目有哪里不对劲儿,在进一步沟通无效的情况下,默默地我婉拒了合作。

善意的朋友也许不理解:老板推动公司员工股权激励,肯定想以最低的成本鞭策员工往前冲啊,最终的目标也是让公司能赚更多,这哪里出问题了?

某些友商也许在偷笑:不敢接是你水平不行,要是我做三大目标保证实现。

要知道,我是负责任的律师,而不是满嘴打包票的法师。这里说一下我的担忧:

员工不爽怎么跑起来?

总公司大老板常言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那请问,你的初心是什么?

让公司化为平台,让员工成为老板!这可是你当初许下的诺言。也许你只是把它视作公司的一条slogan,从来就没有认真想过如何使它成为员工发自内心的声音。没错,以最低的成本实施股权激励,在激励员工的同时保障公司原股东利益不受损,这样的逻辑不可否非。然而,员工在看不清“股权前景”,又不享受实惠的情况下,不可避免会有质疑之声:要我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凭啥啊!你说我是“老板”我就是老板吗?

因此,不分利益、不分蛋糕的股权激励方案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我们所强调的分配标的不是存量利益、既有的蛋糕,而是在增量利益、新增蛋糕中进行再分配。而这些增量利益,恰恰就是实施股权激励追求的目标。这些道理要让员工明白、股权获取和利益实现路径要让员工清晰可见,同时还要配置仪式感,在各种可运用的场合增加被激励员工的“股东身份”认同感。这些,都是让员工“爽”起来的解锁姿势。

立竿见影出效果的是军令而不是激励

不要迷信股权激励立竿见影的效果,那是童话里的故事,骗人的。给了股权,员工就拼了命去干,公司就飞起来了?要真按这个推导走,世上还有难做的公司?

首先第一个环节,下了指令就能走,那是命令、是军令而不是激励。给股权这一动作的效果要传达到员工提升工作效率上,除了看匹配的股权激励工具外,还要看这个被激励员工的两力:动力和能力。激励不足,则动力不足;即使激励充分,能力匮乏也收效甚微。

第二个环节,从员工效率提升传导到公司业绩飞升,也并非必然逻辑。这里有个行业趋势、系统风险问题。如果公司所在行业处于下行窗口,或者整个行业正在遭遇系统风险,则无论员工的动力和能力如何爆表,也敌不过环境和系统因素的抑制。

其实,股权激励如撩妹,急不来,得配合天时地利人和,方能抱得美人归。一见钟情的妹纸不一定就是和你长相厮守的意中人,股权激励是一个相恋、相爱到相依的过程。所以实施股权激励不能期望一蹴而就,不同阶段匹配不同工具(涉及具体方案设计,此处省略一万字),给双方一个互相了解和适应的空间。水到渠成的激励,效果也自然会超乎预期。

一厢情愿的你最后只会伤痛了心

股权激励不仅是一套工具、一个过程,她还是一种文化。这种植根企业深处的文化影响着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同时塑造了组织成员分享和责任的基因。只有企业有了股权激励的文化土壤,自上而下的激励浇灌才能开花结果。否则,老板们强推股权激励、一厢情愿地让渡利益,也许最终换来的却是员工的不理解甚至怨恨。

乌龟永远成不了兔子

凡此种种,追求短期效果、一厢情愿、不顾员工感受的单向股权激励方案,我把它称作“把乌龟逼成乌贼”的股权激励。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信息不明)

看这乌龟,被迫飞奔在跑步机上,脚下冒烟,能撑多久?最后的结果,乌龟可能化身为乌贼,喷你一脸脏水,逃之夭夭。

强扭的瓜不甜,股权激励无法让乌龟变成兔子,我们也不可能把提升公司的业绩寄托在乌龟和跑步机之上!股权激励的真正作用在于把正在酣睡的兔子唤醒。另外如前所述,过程化、循序渐进设计的股权激励能识别激励对象的动力和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能鞭策到真兔子,同时把伪兔子淘汰掉。

兔子,快跑,自由而跑、心怀期待和梦想而跑!

最后,祝各位新年进步,越跑越快,越跑越远!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能治疗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pzff/1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