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子,这一中药名,源自使君子科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在秋季果皮变为紫黑色时采收,经过除去杂质和干燥处理后,便可入药。这种药材主要产于四川、广东、广西,同时,福建、江西、云南、贵州等地也盛产此药。使君子被誉为具有杀虫、消积、健脾等多重功效的良药。使君子中药材图谱使君子植物形态图使君子中药图片

使君子,这一中药材,不仅拥有独特的外形,更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其药材名为使君子,别名病柑子、五棱子、君子仁,源自使君子科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在秋季果皮变紫黑色时采收,经过干燥处理后,便可入药。

使君子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具5条纵棱,长5~4cm,直径约2cm。表面黑褐色至紫黑色,平滑且微具光泽。其内部结构也颇具特色,横切面多呈五角星形,种子则长椭圆形或纺锤形。这种中药材不仅外形独特,更在化学成分上大有讲究,包含使君子酸钾、脂肪油等多种成分。

在性味上,使君子甘甜且温性,能够归入脾、胃经,具有杀虫消积的功效。对于蛔虫、蛲虫病以及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等症状,使君子均能发挥出色的治疗作用。此外,它还具有驱虫、抑制皮肤真菌等其他作用。

使用使君子时,一般采用内服的方式。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剂量,可以将其捣碎入煎剂,或者单独使用使君子仁,作1~2次分服。这样的用法不仅灵活多样,更能充分发挥使君子的药用价值。

总之,使君子作为一种独特的中药材,凭借其独特的外形和丰富的药用成分,在中医领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内服方法:煎汤时,使君子用量为3~5钱;或可入丸、散剂使用。

《中药大辞典》与《中华本草》中均提到了使君子的内服方式,但具体用量有所不同。前者建议煎汤时捣碎入煎,用量为6-15g;后者则提出去壳炒香后嚼服,小儿每岁每日1粒至1粒半,总量不超过20粒。

此外,使君子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药材配伍,形成各种附方。这些附方针对不同的病症,如小儿蛔虫咬痛、小儿疳蛔、小儿五疳等,均显示出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使君子还常用于驱虫、抑制皮肤真菌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使君子具有诸多药用价值,但使用时仍需遵循医嘱,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pzff/1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