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求职招聘QQ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874.html

夜光珠之所以能在夜里发亮,照明四方,并不是因为距离近,而是因为它本来就有珠光。

简陋的宰相住宅

宰相王旦的住宅,非常简陋。真宗责令官府为他重新营建。

王旦叩头辞谢说:“这是父辈留下的旧宅。当年只能勉强遮蔽风雨,现在我修缮得已经有点过分了。每当我想起父辈,我总是感到心中有愧,哪里敢再麻烦朝廷呢?”

做清官可与日月争光!

杨万里担任零陵(今属湖南)县丞时,曾以弟子礼,拜谒魏国公张浚。当时,张浚因为被贬外迁,心情郁闷,所以闭门谢客,没有接见杨万里。

杨万里请求张栻(年—年,字敬夫)居中介绍,过了好几天,才得见面。

杨万里向张浚跪拜请教,张浚对他讲:“哲宗元符年间(—年)的贵人们,豪富尊贵的,现在还有几个活着?可是,只有邹志完(注)的姓名,却能长留青史,可与日月争光!”

杨万里听了这些话,牢记心中,终生为官清直。

注:北宋人,名浩,字志完。元丰进士。哲宗时官至右正言。徽宗时任兵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为官清正。有《道乡集》。人称道乡先生。

“合浦还珠”成语的由来

东汉时的孟尝(人名,但不是孟尝君),上虞人,字伯周。他升任来到合浦(今属广西)郡,担任太守。

合浦这个地区,不产粮食,但是海中产宝珠,水面与交趾郡相连。

以前的太守,因为贪得无厌,命人掠夺性地采取珍珠,于是珍珠逐渐迁徙,统统游到了交趾地界。因此,外地的客商也不再来合浦,致使当地的很多老百姓,都失去了谋生的手段。

孟尝到任后,革除了以前的弊政,十分清廉爱民。

这样做了以后,不到一年时间,珍珠资源又恢复了。随之又客货流通,经济繁荣。

因此,老百姓都视孟尝为神明。“合浦还珠”的奇迹,到处传扬,后来竟变成了一个成语。

“独立使君”

裴侠,是北周时的解县(今山西运城南)人,字嵩和。官至工部中大夫.以清谨著称。

裴侠担任河北郡(治所在今山西平陆)太守以来,严格要求自己,厉行节俭,每天所吃的只是豆、麦和咸菜而已。

有一次,裴侠和其它州郡地方官,一同拜谒北周文帝宇文泰。文帝命裴侠,单独站在一个地方,然后对众人说:“裴侠为官清廉正直,堪称天下第一。你们中间,如果有人和他一样廉直,可以出来与他站在一起。”

众人都站在原地不动,沉默不语。

此后,裴侠被人们敬称为“独立使君”。

一双布鞋的礼物

明朝李远庵,居官清廉,生活艰苦,俸禄之外,一分一毫,也不多取。

郑澹泉,是李远庵的得意门生,在南京做官多年,每到中国新年时,都会来李远庵老师家里,敬诚地拜望,但都只是问寒问暖而已,不敢送礼。

可是有一天上午,郑澹泉却陪着李老师,坐了很长时间。他袖中藏着一双布鞋,犹豫了很久,想拿出来、却又不敢拿出来。

李远庵发现了,就问:“你袖里藏的是什么东西?”郑澹泉说:“我的妻子,知道老师您生活清苦,亲手做了一双布鞋,叫我带来,送给老师。”

李远庵就接过这双布鞋,立即穿到脚上。

李远庵一生所接受的礼物,仅此一双布鞋而已。

夜光之珠,孰得而玷之?

陈无己,北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名师道,字无己。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陈无己为官,非常清廉正直,后因坚持不受馈赠,挨冻而死。留有《后山集》、《后山诗话》等。

傅尧俞(注)同情陈无己的生活贫苦,曾怀揣银子前去,准备周济他。可是当听了陈无己的谈话后,竟然不敢拿出银子而离去。

唉!夜光珠之所以能在夜里发亮,照明四方,并不是因为距离近,而是因为它本来就有珠光。像陈无己这样的人,谁能玷污他呢?

注:北宋人。曾任监察御史、中书侍郎。司马光说他清、直、勇三德兼有,世所罕见。(以上均据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从小不愿得到别人的好处

王悦,琅琊人,年轻时就激励自己,有清廉高亮的风纪。后任吏部郎。邻省有个朝见过皇帝的官僚,送给王悦一蒸笼肉饼。王悦怎么也不肯接受。他说:“东西虽然很好,但我从小以来,就不愿接受别人的好处。”

(谢焯《宋拾遗记》)

拒收金子,剪袖而去!

韦执谊收了别人的许多金子,替人谋求科举登第。韦执谊去找主考官韦夏卿帮忙。韦夏卿不答应。韦执谊就从怀中掏出一些金子,放进主考官韦夏卿的袖子里。

韦夏卿吃惊地说:“我与你,共靠先人之德,方有今日。怎么可以这样胡作非为呢?”就剪掉袖子,拒金离去。

(《顺宗实录》)

“欲作官吏,先必正心!”

李和仲的祖父,与包公(包拯)一起,在僧庙中读书。每次出入庙中,总要经过一个富人的门口,二人从不进去见富人。

有一天,富人等在门口,待二人路过门口时,邀请他们进去坐,二人找了个托词,推却掉了。

过了几天,富人又殷切地邀请二人,进屋去喝酒。李和仲动了心,想要赴宴。包公严肃地说:“他是富人,我们将来也许会任此地的官长,现在盲目地和他交往,将来岂不会受其连累?欲作官吏,先必正心!”怎么也不肯去。(《朱子语录》)

儿问刺史父亲:“绢从何来?”

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胡质任荆州刺史,其子胡威,从京城到荆州看望他。家中贫穷,没有车马和仆人,胡威就自己骑着毛驴,去拜见父亲。见到父亲后,在马棚里,住了十几天,告辞回家。

临走时,胡质送他一匹绢,作为川资,路上可卖绢、换钱、吃住。

胡威跪在地上说:“大人为官清白,不知从哪里得来的绢?”胡质说:“这是我俸禄中节余下的,所以拿来作为你一路的费用。”

胡威,这才放心地收下了。(《魏志?胡质传》)

他哪里是找鹞鹰的人?

刘祥的儿子刘齐贤,出朝任晋州司马,唐高宗听说他为人正直,十分尊重他。

有一次,史兴宗(人名)跟从唐高宗,在皇家园林中打猎,对高宗说:“晋州出产好鹞,刘齐贤现任该地司马,不如叫他弄一只鹞鹰来。”

唐高宗说:“刘齐贤只专注公务,忘乎饭食!哪里是个会找鹞鹰的人?(《耳目记》)

退还“银灯架”

幽州从事温琏,是燕国人,以儒学著名。与瀛王冯道只幼就交好。曾经在兵荒马乱的时候,有人在市场上卖上了漆的灯架,温琏以为是铁制的,花了很少的钱买回家来。过了几天,家人用它来点蜡烛,擦拭后,发现这个灯架是银的!家中老小都很欣喜。唯独温琏感伤地说:“不义之财,怎能当宝贝。”于是他查访到卖主,要将灯架还给他。

卖主说:“我并不知道它是银的,就拿到市场上出售,您中厚又给了合理的价格,并不是强买去,我不敢再收回来。”温琏坚持要还给他,卖主只好收下。后来,卖主在别处将灯架卖了四五万文钱,拿出其中的一半酬谢温琏。温琏拒不收钱。卖主便将钱施舍给寺院,用来装饰佛像,以祝愿温琏能添寿。当时,远近的人无不钦佩他,认为他有仁人的行为。

后来,温琏在尚书侍郎的位置上逝世。(《刘氏耳目记》)

往期精彩回顾

1、中庸之德,返本归真。

2、做人,善良一点不吃亏!

3、疾病只是上天另一种形式的爱,它提醒我们从错误中醒来……

4、解放动物

千万不要再吃鸡蛋啦!看看真相就知道......

5、有一种死,叫「福尽人亡」!

6、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

7、人类改采植物饮食

必将创造永续的未来!(中)

8、教你一个祭祖最好的方法,效果非常好

9、善良才是最好的选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pzff/10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