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为唐诗开辟通衢大道
北京哪些青春痘医院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125761.html 射洪金华山陈子昂雕塑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初唐时期的陈子昂,从故乡射洪出发来到长安、洛阳,又两次从军塞外,在文风“彩丽竞繁”的时代,发出了一个诗歌时代变革者的最强音。 1任侠少年去长安大唐龙朔元年()九月的一天,在今天的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金华镇东,涪江左侧、武东山下陈家大院里,一个孩子的啼哭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没有人知道,将来这个孩子会震动大唐的文坛并影响深远。 流过金华山的涪江 陈子昂的先祖,可以追溯到西汉时助刘邦得天下的丞相陈平。东晋时期,其后世先祖为避战乱逃到了射洪一带。几百年下来,陈家都是当地的豪门望族。而其父陈元敬一生博学,喜欢修道,为人豪爽。有一次乡亲们受灾,曾“一朝散万钟之粟而不求报”。小小年纪的陈子昂天资聪颖然而并不喜欢读书——一如当时的富家子弟一样“少而任侠”。但在十七八岁时,或许是真的长大了,或许是传说中的因击剑伤人,陈子昂幡然悔悟。他“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 高宗调露元年(),陈子昂北上长安求学,并参加了第二年科举考试。意气风发的青年,遭遇了人生的第一记重锤——落第。好在他心态很好,考不上回头再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这为他后来革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永淳元年(),陈子昂入东都应试,再次落第。 金华山上陈子昂读书台遗迹 唐朝时科举制度有个奇怪的现象,如无贵人引荐,考进士基本无望。两次落第的陈子昂一天在城里闲逛,偶遇有人当街卖古琴,漫天要价到一百万。陈子昂慷慨花百万买下古琴。当人们来看他的演奏时,他却一把将古琴摔碎于地,开口道:“我陈子昂的琴艺虽精,但比起我的诗差远了,不信大家可以拿一本回家去看。”这样一来,陈子昂名声大噪。京兆司功王适读他的诗后惊叹:“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文明元年()他终于如愿进士及第。 金华山上陈子昂读书雕塑 2官小胆大,孤独的直谏者陈子昂一生官不过八品,却以直言敢谏著称。 当他刚中进士还未授官时,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则天想把高宗灵驾从洛阳返葬长安。陈子昂即上书《谏灵驾入京书》,直接指出当时“流人未返,田野尚芜,白骨纵横,阡陌无主”的情状。认为灵骨返葬长安劳师动众,会因此贻误农时,影响民生。一个新科进士这样直言上谏,算得上胆子很大了。但以天下苍生为念,陈子昂顾不了那么多。而这不过是他直言上谏的开始。 青年陈子昂雕像 不久,陈子昂被授麟台正字。这是一个抄录校对图书的闲职,但他又上书《上军国利害事三条》。在条陈里,他系统讲述了出使、牧宰、人机三事。出使,指派使者巡行九州应该选派得力的人。牧宰,指任用得力的地方官。他指出:“一州得贤明刺史,以至公循良为政者,则千万家赖其福;若得贪暴刺史,以徇私苛虐为政者,则千万家受其祸矣。”人机指要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同时不要轻易开边,妄动兵戈。他指出隋炀帝“北讨胡貊,东伐辽人,于是天下,百姓穷困……遂丧天下”,在边境战争上,给武则天结结实实地提了个醒。 金华山,常有汉服学生来此游玩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一方面任用武氏族人,迫害李氏皇族,另一方面鼓励告密、重用酷吏。他在《答制问事八条》《谏用刑书》等重要奏疏中,提出“措刑”“任贤”“招谏”“息兵”“安宗子”等成套主张。他不仅替社稷国家操心,也替朋友操心。凤阁舍人陈嘉言蒙冤,他写《申宗人冤狱书》为其说情。结果不仅没有说动,还把自己也“说”进了牢里,入狱一年多。 石刻陈子昂名句: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但陈子昂不顾自己官小,在皇族都保不住身家性命的时候,屡次直言上谏,体现了一个直言谏官的本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多次引用他的奏疏、政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认为陈子昂“非但文士之选”,而且是“大臣”之材。但他虽有大臣之材,却无大臣之运。对他的才华,武则天是欣赏的,但却赏而不用。或许对武则天来说,陈子昂毕竟书生气了些。她以铁血手段取得皇权并维护统治并不容易。陈子昂耿直方正、不谙权谋之术,他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从国计民生的角度出发。这与武则天所要的,相去甚远。 陈子昂从军雕塑 3一改文风,影响深远“诗言志”是中国正统诗歌的理论标准。诗歌从《诗经》起始,寄兴言志。到汉魏风骨,诗家认为这是诗歌的正统血脉。然而晋宋以后这种诗风逐渐失掉。齐梁以来诗风更是浮夸得厉害。陈子昂对此十分不满,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他系统地阐释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有的不过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诗词。 “风骨”,大致可以理解为诗歌的风格,即要有慷慨刚健的风格骨力。而“兴寄”,则指具有充实而有意义的思想内容。唐初诗人们也曾经努力过,如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吟咏,但还远远不够。站在历史的关口,陈子昂振臂高呼诗歌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他这样呼吁,也是这样做的。他突破了唐初诗风的束缚,也渐渐拉开了盛唐诗风的序幕。 金华山上穿汉服的拍照学生 他的《晚次乐乡县》写道:“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很有旅人在途的感觉。《送魏大从军》一诗:“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激励出征者立功疆场,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 《感遇诗》三十八首,更是表现这种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其内容广阔丰富,时间跨度很长,有的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有的描写边塞。 《感遇·二》中,他写道:“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首五言诗以香兰、杜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感遇·十九》写道“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并反问“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武则天当政时,耗费大量民力民财,大规模地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佛寺,以致国库空虚,严重影响民生。他尖锐地讽刺这一劳民伤财的荒唐行径。陈子昂对边防问题十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nzia.com/sjzpzff/10291.html
- 上一篇文章: 谷雨古诗词18首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